在教養女兒時候,感到一種很強「唔話得」的感覺。唔話得的包括了孩子,原來也包括了其他有機會幫忙照顧女兒的人,例如老人家,傭工。
「唔話得」孩子(意思是不能罵她),是現在的父母不能再用強勢的模式來教養孩子,「捧下出孝兒」這種想法當然不被接受,現在連罵孩子,也要顧及孩子的反應,顧及她的自尊,要責罵時間不能長,不能公然去罵,要讓孩子有下台階,不會令孩子自卑,基本上我是支持這做法,而我絕大部份時間都是這樣做;但是有時也會心想,孩子由小到大都可以有一個很好的自我形象,被人罵的時候,別人總不會讓她太難受,現在連學校裡的老師,也不能體罰,也不能令學生的自尊有損。
父母老師,責罵不會太過份,但孩子不能永遠都只和父母老師相處,到就業時,一同工作的人,便不會這樣為被罵者設想,下屬工作不能滿足上司,上司罵下屬實在無可厚非,有些上司更會在其他職員在場時去罵,下屬的自尊當然不是上司責罵別人時所考慮的範圍之內,被罵了,自尊受損,感到沒有面目,不好意思再處身於這個環境,他們便會憤憤然離開去了,但是他們還是會覺得他們的離開,是因為被人責罵,就算要罵,也不應在其他人面前罵,不給他們面子,令他們不能再留下去,但是他們未必會去想歸根究底是自己做錯了事。
所以我覺得真的有需要他們嘗試一下做錯事給別人罵的感覺,是不開心的經歴,但是孩子在小時候不開心的時候,父母還可以在他們身邊,所以父母可以適時輔導,告訴他們他們「應有此報」,明白如果不想再次這樣,他們得從這次被責罵中學習,別人會動氣的去罵他們,實在是他們學習的好機會,亦不應怪責罵他們的人。如果他們將來長大後,才給別人首次責罵,他們可能會應付不來。要孩子給別人罵的機會,最好不是由父母來罵,孩子在父母面前做得不對,父母當然可以罵,但是現今父母和子女相處的時間已經不多,相信很多父母都不想在這些僅有的親子時間來罵子女,所以,倒不如由別人來罵吧。我想到最適合的人選便是孩子在課外活動時的導師,例如運動的教練,樂器的老師,如果孩子是喜歡那個活動,他們做得不好,給導師罵,他們定知道是自己做得不好,而被罵是應該的。可惜,有時會見到有家長當子女做得不好而給導師罵時,父母反過來要求導師不要罵,或不要罵得那麼兇,白白錯失了給孩子嘗嘗被罵感覺得機會。
除了孩子不能罵,原來連有份照顧孩子的人都「唔話得」,例如老人家和傭工。對於老人家,「唔話得」的意思是最好不要給意見,除非父母很清楚老人家聽過意見後會跟他們的做法,否則,老人家聽過意見之後,既不會改變,只會變成各人之間的心病,破壞了家人的關係,孩子見到父母和老人家不和,或要對老人家不客氣的說話,也不是什麼好的身教,所以,不說也罷,可以做的便是自己親力親為了。
另外,如果老人家是自己的長輩,和他們口角,大都是沒有「隔夜仇」的。但如果是伴侶的長輩,便得很小心很小心,因為如果對他們多多意見,除非自己伴侶支持,否則心病更嚴重,破壞的關係不單是和老人家的關係,更會是和自己伴侶的關係,實在是得不賞失。所以,更加是「唔話得」,真的要給意見,如果自己伴侶支持,便由伴侶來說,如果自己伴侶不認同不支持,倒不如親力親為好了。
而另一個「唔話得」的對象便是傭工,而對她們來說,「唔話得」是不要太嚴厲的責罵她們。傭工對於照顧孩子扮演著一個頗重要的角色,差不多父母不能做的工作,都是由傭工來替代,所以傭工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便比父母還多。傭工來自一個不同的國度,價值觀和做法必定和本地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傭工的做法不合意,父母便也會責罵她們,某些傭工是接受意見的,但某些傭工不能接受意見,又或父母責罵時過了火,可能小部份傭工會懷恨在心,她們之後會做什麼實在難以推測。另外,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責罵傭工,便會令孩子覺得傭工便是做錯事或做事做得很差,甚至覺得她們是「下等人」,她們是可以責罵的。結果是孩子對傭工便會像父母對她們一樣呼呼喝喝,傭工照顧孩子時給孩子的指示,孩子也不會理會。所以,可以做到的話,傭工做錯事要責罵當然是合理,但不要太過動氣和嚴厲,亦不要在孩子面前來責罵。
為了孩子,父母可以說是要忍氣吞聲,是辛苦的,但是如果可以過了這一關,過了這個階段,便可以看到成果,還是值得作為父母的去做的。
Saturday, August 20, 2011
Monday, August 15, 2011
誰羡慕誰?
對大部份人來說,人生便是經過一個又一個的階段。兒時開開心心遊玩學習,學成時投入工作,之後有人會選擇「拍拖」,當中有些會結婚,(正常來說)已婚夫婦當中有些會選擇生兒育女,但亦有一些會選擇不生育子女,可能取而代之去養寵物,自得其樂。
如果單純以實質上的付出和收獲來決定是否生育,怎樣計也算不出要去生育的決定。我反思我自己,如果沒有女兒的誕生,我的下半生一定會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而女兒出生之後,我自覺明白更多的世事,明白自己更多,而因為要教導女兒,也得時刻反省自己的所言所行,人更加成熟了,人生觀也改變了,這些得著都不是物質上可以衡量的,所以我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路。
跟其他家長聚會,聽到有家長說,作為家長之後,勞心勞力,當看到有些已婚夫婦沒有生育,或改而養寵物,見他們消遙自在,平日回家輕輕鬆鬆,假日自得其樂,長假期環遊世界,反觀為人父母的,放工回家為子女跟功課,假日帶著子女奔走於不同課外班之間,父母職份便從來沒有假放,所以為父母者無不對沒有子女的夫婦羡慕不已。
有家長便說,到我們年老時,和沒有子女的夫婦相比,可能反過來他們會羡慕我們有子女的夫婦,他們到老時,可能也只是和寵物作伴,當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離開,人生也許只會越來越孤單,而有子女的,到時便會有兒有女甚至有孫,熱熱鬧鬧。
當然,對選擇不生育的父母,他們早有心理準備,也無不可。對父母來說,教養子女難免時有心力俱疲,在疲累的時候,跟自己說,自己是在做一件很偉大的事,一件如果沒有做自己將來會後悔的事,不必去羡慕他人,自己休息一下,放鬆自己,開放自己,才有能量和胸襟去繼續去教養子女。
如果單純以實質上的付出和收獲來決定是否生育,怎樣計也算不出要去生育的決定。我反思我自己,如果沒有女兒的誕生,我的下半生一定會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而女兒出生之後,我自覺明白更多的世事,明白自己更多,而因為要教導女兒,也得時刻反省自己的所言所行,人更加成熟了,人生觀也改變了,這些得著都不是物質上可以衡量的,所以我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路。
跟其他家長聚會,聽到有家長說,作為家長之後,勞心勞力,當看到有些已婚夫婦沒有生育,或改而養寵物,見他們消遙自在,平日回家輕輕鬆鬆,假日自得其樂,長假期環遊世界,反觀為人父母的,放工回家為子女跟功課,假日帶著子女奔走於不同課外班之間,父母職份便從來沒有假放,所以為父母者無不對沒有子女的夫婦羡慕不已。
有家長便說,到我們年老時,和沒有子女的夫婦相比,可能反過來他們會羡慕我們有子女的夫婦,他們到老時,可能也只是和寵物作伴,當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離開,人生也許只會越來越孤單,而有子女的,到時便會有兒有女甚至有孫,熱熱鬧鬧。
當然,對選擇不生育的父母,他們早有心理準備,也無不可。對父母來說,教養子女難免時有心力俱疲,在疲累的時候,跟自己說,自己是在做一件很偉大的事,一件如果沒有做自己將來會後悔的事,不必去羡慕他人,自己休息一下,放鬆自己,開放自己,才有能量和胸襟去繼續去教養子女。
Thursday, July 28, 2011
忍心
孩子都是愛吃小食,女兒也是。她每天放學乘校巴回到校巴下車處,大概四時左右,我接她之後,我總會問女兒是否肚餓,而她總是說肚餓,想到離晚餐的時間還有三個多小時,女兒要吃個茶點,也是合理的,所以我便會帶她去小食店買小食,而她鍾情的小食,便是燒賣。這家小食店,五元是六粒,我會跟女兒說是我們分享的,她便會問我想吃多少,我通常對她說,我只想吃一粒,女兒便開開心心的在小食店外進食,吃下餘下的五粒。
那天,女兒吃了兩粒燒賣,便說熱,她單手拿著燒賣,單手給自己除衣服,就是這樣,她手上的燒賣便跌在地上,女兒看到燒賣跌在地上,很不開心,她沒有大叫痛哭,很乖,眼中滿是淚水,她從地上拾起掉在地上的燒賣,走向垃圾筒,抛了入去。我看在心裡,很感動,因為女兒很乖,心中有衝動想要補買燒賣給女兒吃。但是想了想,最後也沒有買,我攬著眼紅紅的女兒,安慰了她兩句,便拖著女兒離開小食店了。
女兒從小時候開始,進餐時,我便經常對她說,小心的拿著或夾著吃,如果食物跌了,便沒有了。我曾聽過有意見說,如果子女的食物真的跌了,就是因為是一家人,所以又怎能要子女真的沒有東西吃,當然是要給另一些食物給子女吧,如果一家人都不這樣做,還算是什麼一家人?
如果我照顧的不是我自己女兒,而是別人的子女,我肯定會補買給他吃,因為我相信絕大部份家長都會這樣做,而如果我不這樣做,別人便會說我很刻薄,很無情,所以,我是一定會買的。 但是我對女兒說了那麼多年,跌了便沒有了,我不能言而無信。在那一刻,看到很乖的女兒,心有點痛,我知如果我買給女兒,女兒一定很開心,但是,我想了想,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女兒明白機會不是常有,機會到來時,如果不好好把握,機會便會離開,沒有人可以把機會再找回來。另外,我也不能因此讓女兒有依賴的心態,便是如果自己做錯了什麼,父母便一定會為她補救,有些事父母是可以補救,但當女兒越來越接近成人時,父母能為子女補救的機會和能力,也越來越細了,令女兒有依賴心,長遠來說是害了她。學懂珍惜,學懂重視自己所擁有的,相比這次補賣給她,她學到的定是更多,對她一生人更有價值。
那天,女兒吃了兩粒燒賣,便說熱,她單手拿著燒賣,單手給自己除衣服,就是這樣,她手上的燒賣便跌在地上,女兒看到燒賣跌在地上,很不開心,她沒有大叫痛哭,很乖,眼中滿是淚水,她從地上拾起掉在地上的燒賣,走向垃圾筒,抛了入去。我看在心裡,很感動,因為女兒很乖,心中有衝動想要補買燒賣給女兒吃。但是想了想,最後也沒有買,我攬著眼紅紅的女兒,安慰了她兩句,便拖著女兒離開小食店了。
女兒從小時候開始,進餐時,我便經常對她說,小心的拿著或夾著吃,如果食物跌了,便沒有了。我曾聽過有意見說,如果子女的食物真的跌了,就是因為是一家人,所以又怎能要子女真的沒有東西吃,當然是要給另一些食物給子女吧,如果一家人都不這樣做,還算是什麼一家人?
如果我照顧的不是我自己女兒,而是別人的子女,我肯定會補買給他吃,因為我相信絕大部份家長都會這樣做,而如果我不這樣做,別人便會說我很刻薄,很無情,所以,我是一定會買的。 但是我對女兒說了那麼多年,跌了便沒有了,我不能言而無信。在那一刻,看到很乖的女兒,心有點痛,我知如果我買給女兒,女兒一定很開心,但是,我想了想,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女兒明白機會不是常有,機會到來時,如果不好好把握,機會便會離開,沒有人可以把機會再找回來。另外,我也不能因此讓女兒有依賴的心態,便是如果自己做錯了什麼,父母便一定會為她補救,有些事父母是可以補救,但當女兒越來越接近成人時,父母能為子女補救的機會和能力,也越來越細了,令女兒有依賴心,長遠來說是害了她。學懂珍惜,學懂重視自己所擁有的,相比這次補賣給她,她學到的定是更多,對她一生人更有價值。
Saturday, February 5, 2011
無選擇、多選擇、不選擇
我相信自己在孩童的時候,家境不是富裕,家中又有兄弟,父母的能力有限,工時長,所以對我的照顧不是大週到。所以我想在那個時代,父母對子女所提供的物質條件,可以說只能僅僅符合最低的要求,所以孩子的反應是,接受或不接受,沒有選擇可言。到了今天,這一代的本地中產家庭,物質水準確比從前的好,父母在照顧孩子的事情上,有很多選擇,簡單如初生開始食用的奶粉,到所接受的教育,孩子初生時,沒有什麼自己的意見,但是父母的決定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到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意識時,因為有能力,照顧的人,包括父母、傭工或老人家,便開始去問孩子想要什麼,如果可以的話,大都二話不說跟從,但是久而久之,因為孩子都喜歡某個決定,而大人總是可以做到,所以照顧者雖然提供了選擇,但是孩子便是由始而終都去選擇自己習之為常的選擇,變成不去作一些新選擇,結果是,在照顧孩子的事情上,由從前的無選擇,到父母有能力去給孩子多選擇,到孩子不理會新選擇而只會選舊選擇,而變成不選擇,世事真的難料。
曾經看過一個很極端的例子,有父母帶孩子去飲宴,差不多要開餐時,父母便去買了個麥記套餐回來給孩子吃,也許整個飲宴,這個孩子也不會去吃主人家所提供的食物了。在飲宴期間,選擇多了,但是父母有能力提供一個另類選擇給孩子,孩子便不去選擇,只選自己喜愛的食物,不知如果父母不依,孩子會有什麼反應了,但相信也不會是一個開心的結局。
現在是農曆新年,我帶女兒到老人家吃晚餐。開飯時,枱上六七樣菜,是老人家花時間去弄的,還有一個小碟,上面盛著一隻荷包蛋,估計是老人家知道其中一個孫兒喜愛吃,便弄一隻出來給他吃,女兒看到了荷包蛋,也嚷著要一隻,我見份量只足夠一個孩子,便對女兒說,枱上還有其他餸,來到這裡便吃這些吧,如果她喜歡吃,回家時我便弄給她吃,跟著不久,老人家便弄好另一隻荷包蛋給女兒,這時,我再說話也沒有用,女兒開開心心的吃了。一隻荷包蛋,便已足夠一個小孩子半餐飯了,再吃多一點菜,便已吃完整餐飯。餐後老人家說,不要吃剩那麼多,她再叫孩子們來吃,孩子們也不理啋了。跟著,我跟老人家說,她辛辛苦苦弄那麼多不同的好餸,為的想孩子多吃一點好東西,但是她一隻只須五分鐘弄出來的蛋給孩子們吃,其他她的餸也沒有人吃了。老人家辯說這也不是什麼好餸,我想,怎樣也比一隻荷包蛋好吧。我跟老人家說,孩子們想吃,也不用現在即時弄給他們吃吧,老人家則說不想孩子不開心,我便說,老人家為了不讓孩子不開心,現在枱上的餸沒有人吃了,這便是結果。
我想,孩子不選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中一個表徵便是偏食,現在看電視廣告,也有專為偏食孩子而設的奶粉,相信偏食這個問題也相當大。另外,孩子在家,常可以要求照顧者提供他們喜愛的食物,所以他們可以不去接受新的食物或味道稍和平常的不同,枱面上的食物多的是,不吃這味餸,還有其他,孩子又不是吃得多,所以只吃自己喜愛的餸便可,照顧者為免要在餐枱上和孩子費時,又怕吃剩食物,也會慢慢多弄孩子喜歡吃的東西。這個問題在外地旅遊時更嚴重,因為到外地,就算經改良至合香港人口味, 還不是全完一樣,所以孩子到外地可能沒有任何餸可以選擇,可能每餐吃不飽,餐後才到外面吃小食或快餐了。
飲食以外,孩子這種要其他人給予他們期望的選擇的問題,可能影響更深遠。例如有難事,孩子可以不選擇,只選擇容易的做法,而父母便為孩子處理了難做的事;當孩子長大時,父母有能力經濟上支持子女,所以有選擇給子女不工作,而子女亦因此可以選擇不工作,留在家中或繼續學業。
人生之中,未必每件事都是喜歡做的,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有時也得勉為其難去做,沒有選擇,所以如果一個人成長的時候,不學會學懂接受現實,克服困難,將來也許只會要求別人去符合自己的期望,如有問題,便肯定是其他人的錯。所以我想,教導子女去接受一些現實的情況也許是必要的。
曾經看過一個很極端的例子,有父母帶孩子去飲宴,差不多要開餐時,父母便去買了個麥記套餐回來給孩子吃,也許整個飲宴,這個孩子也不會去吃主人家所提供的食物了。在飲宴期間,選擇多了,但是父母有能力提供一個另類選擇給孩子,孩子便不去選擇,只選自己喜愛的食物,不知如果父母不依,孩子會有什麼反應了,但相信也不會是一個開心的結局。
現在是農曆新年,我帶女兒到老人家吃晚餐。開飯時,枱上六七樣菜,是老人家花時間去弄的,還有一個小碟,上面盛著一隻荷包蛋,估計是老人家知道其中一個孫兒喜愛吃,便弄一隻出來給他吃,女兒看到了荷包蛋,也嚷著要一隻,我見份量只足夠一個孩子,便對女兒說,枱上還有其他餸,來到這裡便吃這些吧,如果她喜歡吃,回家時我便弄給她吃,跟著不久,老人家便弄好另一隻荷包蛋給女兒,這時,我再說話也沒有用,女兒開開心心的吃了。一隻荷包蛋,便已足夠一個小孩子半餐飯了,再吃多一點菜,便已吃完整餐飯。餐後老人家說,不要吃剩那麼多,她再叫孩子們來吃,孩子們也不理啋了。跟著,我跟老人家說,她辛辛苦苦弄那麼多不同的好餸,為的想孩子多吃一點好東西,但是她一隻只須五分鐘弄出來的蛋給孩子們吃,其他她的餸也沒有人吃了。老人家辯說這也不是什麼好餸,我想,怎樣也比一隻荷包蛋好吧。我跟老人家說,孩子們想吃,也不用現在即時弄給他們吃吧,老人家則說不想孩子不開心,我便說,老人家為了不讓孩子不開心,現在枱上的餸沒有人吃了,這便是結果。
我想,孩子不選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中一個表徵便是偏食,現在看電視廣告,也有專為偏食孩子而設的奶粉,相信偏食這個問題也相當大。另外,孩子在家,常可以要求照顧者提供他們喜愛的食物,所以他們可以不去接受新的食物或味道稍和平常的不同,枱面上的食物多的是,不吃這味餸,還有其他,孩子又不是吃得多,所以只吃自己喜愛的餸便可,照顧者為免要在餐枱上和孩子費時,又怕吃剩食物,也會慢慢多弄孩子喜歡吃的東西。這個問題在外地旅遊時更嚴重,因為到外地,就算經改良至合香港人口味, 還不是全完一樣,所以孩子到外地可能沒有任何餸可以選擇,可能每餐吃不飽,餐後才到外面吃小食或快餐了。
飲食以外,孩子這種要其他人給予他們期望的選擇的問題,可能影響更深遠。例如有難事,孩子可以不選擇,只選擇容易的做法,而父母便為孩子處理了難做的事;當孩子長大時,父母有能力經濟上支持子女,所以有選擇給子女不工作,而子女亦因此可以選擇不工作,留在家中或繼續學業。
人生之中,未必每件事都是喜歡做的,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有時也得勉為其難去做,沒有選擇,所以如果一個人成長的時候,不學會學懂接受現實,克服困難,將來也許只會要求別人去符合自己的期望,如有問題,便肯定是其他人的錯。所以我想,教導子女去接受一些現實的情況也許是必要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