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1, 2010

奶粉的回顧

昨天帶女兒上興趣班,在課室門外聽到幾位家長在談奶粉,交流心得,本來和他們分享我的經驗,但是既然不認識,便沒有上去跟他們談,還是寫在這裡吧。

回想起女兒初生時,奶粉便是她的主糧,當時沒有想太多,不是吃母乳,便是飲奶粉吧,而在女兒出生還未離開醫院時,醫院便已送了一兩罐試用裝奶粉,女兒進食後,沒有發覺任何問題,便一直沿用這隻牌子的奶粉。在香港可以買到的奶粉,牌子好像並不多,有孩子腸胃敏感,很多家長便會買日本的奶粉,而日本奶粉在香港不是很多地方可以買到,所以家長便要特地去日本水貨店買。在香港買奶粉,我記得是差不多是二百元一罐,而初生奶粉是最貴,而孩子越大,對應的奶粉便越平,是初生奶粉所需技術高些?是原材料貴些?是供不應求?我不知道,但肯定的是,越是初生嬰兒,家長便越緊張,越肯付出多一點,當孩子較大,如果奶粉仍是那麼貴,相信大部份家長都不願意買,所以平一點也是合理的。

奶粉開的奶是怎樣味道,我印象中沒有飲過,但是肯定的是一定很甜,因為打開奶粉罐,已聞到甜味,更有人跟我說過,成人不要飲嬰兒的奶粉(例如嬰兒飲剩了),因為當中營養太高,容易致肥的。我記得有次帶女兒去看醫生,問醫生是否一定要飲奶,醫生不置可否,但只是說,當嬰兒出牙仔之後,每次飲完奶都要飲水,為的是去沖走附在牙上甜甜的奶,否則很快便會壞牙了。

其實根據醫生所說,當嬰兒到了六個月之後,便已可以開始吃流質食物,奶粉已不是嬰兒的唯一食糧,而營養方面亦開始由流質食物中提供,所以只要流質食物包括不同種類的材料,其實營養方面已經足夠,反觀現今家長,好像很擔心嬰兒營養不足,而市面上的奶粉,宣傳重點已不是營養充足,而是其他的好處,例如抵抗力強,腦部發展好,比其他嬰兒聰明等等,反映現今家長食飽是理所當然的事,更重要的是要更聰明,例如現在有一隻奶粉標榜含有PhD成分,究其原因原來是奶粉中有某隻原素的英文名含有這三個英文字母,奶粉商便拿了這三個字母出來大做文章,這成份和博士完全沒有關係,廣告更用一個小朋友可以答到他那個年紀絕對不明白的題目,以象徵這隻奶粉的能耐,奶粉商捉家長心理的程度,可見一班。

某些奶粉,由初生到十多歲都有,真的會想,是否真的要飲奶才夠營養嗎?根據近年的研究,牛奶其實是不適合人類飲的,牛隻只會在生產小牛之後,才會產生牛奶,就像是母親在生產嬰兒之後,才開始有母乳,所以生產商其實是不斷打激素入乳牛,讓它的身體以為剛生產了,所以便會產生牛乳,這種非自然方法產生出來的牛奶,生產商再加入不同的材料,做成不同的奶粉。我只能說,嬰兒的身體是如此幼小,如果可以避免的話,是否也應避免他們吃那麼多這些非天然的東西呢?看著奶粉罐上似是而非的成份,家長知道是什麼嗎?我不相信任何東西吸收得越多越好,那麼嬰兒每天應吸收某成份多少,而限量又是多少?總不能看到奶粉說某成份多一倍兩倍,便覺得是好東西吧。市面上有很多育兒的雜誌,但我卻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篇討論不同奶粉的好壞,是沒有什麼好比較,還是什麼?恕我暗謀論,那有一間育兒雜誌社,敢走出來比較奶粉,如果某奶粉給比下去,育兒雜誌不怕他們抽廣告吧?可以做的,可能只是報喜不報憂,那做來何用呢?倒不如不做。而去年二月,香港消委會比較了九隻奶粉,在選擇月刊中提及奶粉商不應誇大奶粉的好處。也許做家長的,尤其只得一個的,只會覺得,只是首兩年的花費,總之吃最好便是,廣告所說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貴貴的奶粉,也有很多家長去買。

人的觀念是隨著時間轉變,例如我自己嬰兒時,聽我父母說,普遍的的家長都會覺得飲奶粉才好;但是到了今天,大都鼓勵母親親自餵母乳。我的意見是,我發覺母乳真的會隨著嬰兒的成長而轉變,由最初很稀像水的,到後來濃得多,如果從嬰兒的腸胃角度來看,是很合理的,初生的嬰兒,消化力不好,稀一點的母乳可以令他們易一點吸收,而到長大一點,嬰兒需要更多能量來成長,所以母乳也更濃,所含能量也更多。從實際角度,我也覺得母乳是最好的,首先不用開奶,問題不是怕煩,而是開奶要調節溫度,又怕有泡有風,更惱人的是份量問題,如果開奶粉,父母便會在意昨天吃多少,今天又吃多少,如果今天吃少了,父母又怕嬰兒吃不飽,但是母乳量不了,嬰兒是吃飽了就停,母親實在不知道其實吃了多少;另外,如果嬰兒用奶樽飲奶,飲剩了,父母會否勉強嬰兒飲下去呢?但是要知道,嬰兒也有開胃和不開胃的時候,總不能每天都比昨天飲一樣和更多。更大的問題是,去年便有傭工用了漂白水來開奶,後果可想而知。

我記得我女兒出生時,聽老人家所教,定時餵奶,如果女兒吃不完便睡了,便得弄醒她繼續飲,當時自己沒有想得很仔細,便跟著做,但到後期,已覺得有問題,如果嬰兒是餓的,可以十分鐘內便喝完整樽奶,但是我女兒喝一會便睡著了,跟著便弄醒她,斷斷續續便飲了一個鐘頭,但是每次餵奶是相隔兩小時,即是餵一個鐘,休息一個鐘又餵一餐,不單嬰兒辛苦,最辛苦的是父母。我後來檢討之後,發現這種做法原是出於怕嬰兒吃不飽,營養不夠,這種心理繼續發展下去,便是幼兒的飲食問題。人類天生出來,餓便會吃,飽便會停,但成人在不理會嬰兒是否吃得下,飽或餓的情況下,一湘情願的餵下去,孩子久而久之便不再信任自己的感覺,管不得自己是否飽,成人安排在面前的食物便得全部吃下。

人工的奶粉有激素,近年的研究都說明奶和癌症有關,所以並不鼓勵飲奶,而中國人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本是最健康,但是當引入西方飲食文化之後,便越來越多人飲奶,這是代表文明?是代表夠營養?所以看過張堅庭所寫的一本書,說他家裡不會飲奶,只會買有機非基因改做的豆回來自己做豆漿。市面上也有豆類的奶粉,適合某些某些對奶敏感的孩子,但根據消委會二零零三年報告,當時市面上有近一半的豆製產品是用基因改做的豆。吃基因改做的豆有沒有問題?我不是專家,不敢下定論了。

另外又聽說有讓嬰兒飲凍奶的做法,例如將奶開了之後,便放進冰箱,要飲的時候便拿出來,不加熱便喝。究其原因,說這樣可以令嬰兒的腸胃更強壯。我不是醫生,沒有做過研究比較,也很難說怎樣才是腸胃好,怎樣才是腸胃不好,只可以說,世上有人這樣做,信不信得由家長來決定。我自己則想,以嬰兒飲奶的速度,每一啖份量不多,奶的溫度實在分別不大,當奶經過食道之後,不論冷暖,到胃的時候,也理應是同一個溫度了,所以沖的奶和嬰兒的體溫差不多,其實應是最舒服了。

Monday, February 15, 2010

Super Nanny

Super Nanny是一個對要教養子女的家長很有參考價值的電視節目系列,共十四集,在香港譯作「BB保你大」,而內地則譯作「超級媬姆」,現在在網上找,也可以找到部份集數可以在網上看。這節目也可說是一個真人Show,節目主持為一位曾任職十五年媬姆的英國女士Joe Frost,在每一集裡,她會幫助一個有教養問題的家庭,首先,她會先到這個家庭,在不干預的情況下,觀察這個家庭的問題,之後,便會和這個家庭的父母開會,跟他們說出他們的問題,之後,Joe便真正去幫助處理這個家庭的問題,她真的很了得,在一個星期內,她便已處埋好這個家庭的問題,並將方法教給父母,跟著她便會離開,讓父母自己去實踐所學到的方法,Joe雖然離開,但是攝製隊仍然留在這個家庭內,繼續拍攝下這個家庭的情況,通常,當Joe離開之後,部份問題便會再次出現,多是由於父母沒有跟足Joe的做法,一個星期後,Joe便會拿著當她離開時發生的錄影,和這個家庭的父母開會,告訴他們為什麼問題會出現。最後,Joe會再次留在這個家庭一個星期,把所有問題都處理好之後,她便會離開,該集節目也到了尾聲,結局都是這個家庭的問題都解決了,父母都很開心。

每一集當中,問題家庭都有至少一個問題孩子,年紀由兩歲到七八歲都有,而問題主要是,作息問題,行為問題,家人之間相處問題。看完這個節目之後,令人鼓舞的是那怕是去到七八歲,只要父母肯去做,有決心去改變,所需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就節目來說,由Joe首先到步到最後離開,都是三個星期的時間;對於那些長年累月都覺得自己的子女有行為問題而解決不了的家長來說,只要他們肯去做,是真的可以做到,就算已是七八歲,過了早年教導的時光,也是可以成功的,即是說,如果父母是覺得有問題,不要怕遲,不要以為已無藥可救,最重要是早日開始去學教養子女,得益的是整個家庭。

對於作息問題,主要是孩子在不適當的時間,做不應該做的事,而父母則無能為力。例如子女不肯睡覺,用很長時間洗澡等等。Joe主要的方法是當她開始去解決某個家庭的問題,她首先會根據這個家庭一貫的作息情況,設計一個時間表,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要在什麼時間做什麼的事,如果時間一到,便要孩子做時間表內下一個項目。我覺得這個做法最好的地方是,孩子明白在什麼時間要做什麼,既然孩子可以預知要做什麼,其實他們是更有安全感,而且當孩子做事做得慢,父母要去催孩子,可以看成是時間表去催他們,父母只是在提醒孩子而已,對某些家庭來說,可能不會因此而傷了親子感情。時間表更令眾人明白,孩子是不是可以做到所有人期望要做的事,即是說,如果孩子是跟足時間表,是可以完成時間表內所有項目的。

對於管教問題,例如孩子做了不當的行為,在問題家庭裡,部份用的是罵和罰,甚至有父母已怕了去罰,變相姑息了孩子。Joe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公佈時間表的同時,也同時宣報家規,孩子要遵守。對於孩子不遵守家規的問題,Joe處理的方法是,首先在家中某個角落,甚至房間,叫做naughty corner,如果孩子不遵守家規,大人得首先蹲下來,視線和孩子同高,用肯定的語氣,和孩子說他們的做法有什麼不對,並告知如果他們再犯,便會送到naughty corner,時間長短方面,一歲一分鐘,即如果孩子五歲,便要留在naughty corner五分鐘;罰孩子到naughty corner時,要對他們說為什麼要罰,跟著便帶孩子去,留在那裡,如果孩子離開,便要捉他們回去繼續,開始時孩子一定會走,但是當他們發現原來不能走開,他們便不會再走,只好留在那兒。時間到,父母回到naughty corner,再問孩子為什麼大人要罰他們,孩子說出了,大人便著孩子對大人說對不起,父母便可以抱一抱或親吻,跟著便當沒事發生一樣,父母可以和孩子繼續罰之前的活動。

以上做法,很多父母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看到孩子有問題,很多時都很嬲,不去口頭警告便即罰了孩子去naughty corner,孩子一時之間不知為了什麼被罰,所以孩子也改不了行為問題。

對於用naughty corner也失效的孩子,父母可以以沒收玩具來罰他們,首先限定孩子可以玩的玩具數量,如果他們做得不好,便沒收一件玩具。對於孩子來說,玩具相當重要,所以節目中也見效的。其中一集的一個媽咪用了這個方法,開始時很好,但是當她見到孩子做得好,便開心到帶了孩子去買新玩具,之後,這個制度也失敗了,因為孩子覺得,沒收是沒有義意的,因為父母會另外去買,所以就算所有玩具都沒收了,也不怕。

如果沒收方法也不行,在節目中的最後一個方法是隔離這個孩子,方法是如果這個孩子有行為問題,便不讓他接觸父母,又或父母不和他談話或一同玩。這個方法原來也是有用,當孩子以為大嚷大叫會引起父母注意,如來父母不理會,但當他做得好時,父母才去注意他,這樣便可以令到孩子明白,那些好行為才能得到父母注意。

這個節目中的方法,不用罵,不用打,所以很適合現代講道理,不體罰的父母。只要持之以恒,定能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另外,Joe亦能從個別孩子的角度去看父母的處事方法,可以看到有時孩子行為越差,反而越能得到父母的注意,反而行為好的孩子,卻得不到父母的注意,這個情況並不健康,Joe亦會提醒父母要留意,要對好孩子也要公平。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所有照顧孩子的人,都是用同一套方法來教導。

對於其他行為問題,如尿床,進食等等問題,也在個別集數中發生,而Joe亦都有提出解決方法。如家長發現自己對管教孩子,有有心無力的感覺,坊間有很多討論教養的書,但對繁忙的都市人,可能要找時間來看書是很困難的,如此便可以看看這個節目,例如找方法用流動播放設備,在乘長程車時看;可以的話,讓所有照顧自己的人也同時去看,希望大家可以用同一套方法去管教。

姑勿論家長是從那裡學來教養方法,如果有問題,便得盡早去學和實踐,否則,最終受害者其實是他們的子女。

Tuesday, February 9, 2010

雞脾的啟示

在女兒出生之前,完全沒有留意在中國人家庭,雞脾是有象徵著某些義意的,也從雞脾,看到不同的人對別人的重視程度和照顧方法,這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小時候,家中孩子多,父母要工作,所以母親都是買雞翼做餸的,很少會買整隻雞回家做餸,到我們孩子長大了,大家都已習慣自己喜歡吃雞的部份,各不相干,所以各人從來沒有留意誰會去吃雞脾,也許,雞脾是切開來吃,每個人都可以吃一點,沒有想過有人會整隻雞脾來吃。直到女兒出生之後,我才很明顯發現,原來雞脾是要留給家中最重要的人,這真是各處家郷各處例。

我相信從前的中國家庭,重尊卑,好東西定是先留給家中的長輩,所以從前孔融讓梨才會這樣出名;現在的家庭,家中的老人家最喜歡把最好的東西,都全給家中的小孩子,所以雞脾這樣有象徵義意的食品,便全是留給家中小孩。聽說,雞脾也許是全隻雞最滑的一部份,只有一條粗骨,但和雞其他部份相比,實在分別不大,再者,雞脾算是白肉,但主要成份也都是蛋白質和脂肪吧,沒有什麼特別的營養,而現在在香港買到的雞,大部份是打針的,多吃,其實也不是一件好事。

一頓飯還未開始,老人家便已將雞脾留起,跟小孩子說,食完飯便吃雞脾吧。我想,難道吃得飽飽,吃得不專心也可以吃這「全餐之寶」?另外,我又想到,為什麼要孩子覺得,全家最好的東西,不理適合不適合,不理孩子表現好否,也都要給孩子,我想了又想,可能老人家覺得這樣,便是愛的表現;這樣要把家中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而孩子一點努力也沒有付出,也真的很奇怪,我又想到最大的問題可能是,這樣做,久而久之,會令孩子覺得家中的所有東西都是他們的,父母一切最好的東西,也應該無條件拿出來給孩子,這才算是愛他們?另外,會否又會有一天,大人突然不再好像從前般將所有好東西都留給孩子,孩子只會覺得父母不再愛他們,如果父母是想在那時讓孩子明白,要得到便先要付出,這個轉變太大了,孩子只會適應不來,覺得身邊的人的態度突然改變了,這其實對孩子也是很殘忍的。

又如果家中有多過兩個孩子,例如多個孫子孫女回到老人家處吃飯,又如何?我會想到,如果總是某些孩子可以吃到雞脾,而某些孩子總是吃不到雞脾,又會發生什麼事?我想到的結果是,老人家特別寵某一些孩子,而某些孩子又不得寵,這些孩子之間的關係便會出現問題,也許得寵的不覺得什麼,但不得寵的孩子,心裡便會想為什麼,可能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得寵是因為自己不夠乖,他們便會刻意的去做好,去取悅施寵者,又或他們會覺得原因便是因為有得寵的孩子出現,所以他們會妒忌得寵的孩子,所以這些孩子是不會建立良好的關係。

跟友人談這件事,她說,她家中知道雞脾是代表某些意思,所以全家都不會夾來吃,大家你推我,我推你,所以食完整餐飯,枱上便剩下了兩隻雞脾,真的很有趣。這麼多問題,倒不如切開來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