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2, 2010

分享?難為了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經試過帶子女去到某些場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子女在玩玩具時,有其他小朋友想玩,跟著父母便著子女要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又或子女有些糖果,遇到其他小朋友,父母著子女請其他小朋友吃。結果是,子女不肯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父母的做法多是勸子女去分享,如果不成功,便繼續威迫利誘,再最後,父母或會罵子女不乖,強行要子女和其他人分享。

我想,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孩子會當所有他們拿到的東西,都當是他們的,所以他們不肯和別人分享,如果要他們去和別人分享,也許不能一開始便可以做到。如果他們是首次去到playgroup,他們見到很多玩具,他們未必會明白那些玩具是公用的,不是個別小孩子的玩具,所以孩子不應獨玩;如果當孩子在玩玩具,有其他小朋友想拿來玩,我想家長可以試試勸子女和其他人分享,如果孩子不肯,尤其是首次和其他小朋友一同玩,我想不必強行要子女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父母的做法也許便是跟其他小朋友說,自己的子女現在在玩這個玩具,還未玩完,玩完之後便可以讓其他小朋友玩,跟著家長還得要跟進,其他小朋友也許便會拿其他玩具在玩,自己的子女不久便會看到別人有不同的玩具,基於小朋友的好奇心,自己的子女也許便想要拿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來玩,這時,家長便可以輕鬆的和子女說,現在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們自己的玩具,如果他們也不懂分享,自己的子女便要等其他小朋友玩完那玩具才能玩,跟著告訴自己的子女,那裡的玩具是大家的,建議子女要分享,這樣,大家都可以多玩不同的玩具,讓子女明白分享,是對每個一同玩的小朋友都是一件好事,亦不用爭吵搶玩具。

另外,就算玩具是子女自己的,如果有小朋友走來問他們借來玩,我想子女覺得是自己的,也不想給其他人玩,同樣,父母其實也不必一開始便要求自己子女要拿出來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因為短時間內,他們是不會明白為什麼要和別人分享,所以也不要強迫自己子女拿出來借給別人;過了一會,也許自己子女便會見到其他小朋友走在一起玩,而自己則坐在一邊自己玩,這時,父母便可以走到子女身邊,問子女為什麼不去和其他小朋友玩,等他們自己想,引領他們想到,原來因為自己不懂得和別人分享,只想到自己有玩具玩,沒有想到其他小朋友也想玩,也許,其他小朋友是較喜歡和會關心到別人感受的小朋友玩吧。

但有一點,家長得注意是,要子女學懂分享,首先千萬不要只是因為想到子女將要參加學校面試,而有學校的面試是讓一群小朋友在一起,老師便去看他們和其他人相處是怎樣,也會否和別人分享當中的玩具,也許懂得和其他小朋友相處以及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的,較有機會給取錄;如果家長太在意面試,甚至是在口頭這樣跟子女說,要學懂分享,否則沒有學校取錄,子女便只會想到分享只是因為要考入學校,其他時間則不用了。

家長宜教導子女,如果他們當其他小朋友是朋友,朋友是願意和其他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的,小心給子女一個感覺,子女之所以有朋友,是因為有玩具可和別人分享,如果這個思想根深蒂固的留在小朋友心中,他們定會以為在任何時候,都要做「闊佬」,否則便沒有朋友,又或自己不再有什麼可以和別人分享時,別人便不會當自己是朋友了,不再受歡迎了;這樣的心態會令子女很在意別人怎樣看自己,將來長大了,亦可能因為他們會為求力保自己能夠和別人分享的能力,做出一些不智的行為。所以,因為是朋友,所以會分享;而不是因為會分享,所以是朋友。

我記得看過翁靜晶所寫的書,名為「親子時刻」。她在書中說過,她沒有教導大女兒要和別人分享,所以她大女兒不懂得如何和別人分享,她看到有問題,到她的小女兒時,她便很在意教小女兒要和別人分享,結果是她小女兒什麼都拿去和別人分享,又變得好像是個問題了。可以看到,家長是要小心的觀察子女的成長,根據自己的閱歷,教導子女去掌握適當的分享。因為孩子每個都是不同,所以家長的教法也得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有所不同了。

Friday, August 20, 2010

好食食多些,唔好食食飽些

這句說話是我在某一次參加旅行團時,每次進餐後上旅遊巴士之後,導遊說她不會問旅客好不好吃,她只說:「好食食多些,唔好食食飽些」。我覺得其實很有意思,口味人人不同,去旅行根本不能期望餐餐都合自己口味,但進餐的基本原因是要飽肚,所以,不論是否好吃,也至少要吃飽吧,所以我每次外遊,也會餐餐吃飽,讓自己有體力繼續旅遊下去。

剛剛和家人外遊,期間差不多每次進餐,我都跟女兒說這句說話。原因是女兒很多時對於從未見過的菜色不肯去嘗試,試了一口,又說不喜歡吃,一臉委屈,停了下來。相信很多父母的做法是,另外再點另一些菜給子女,又或以帶來的食物,如餅或即食麵,來給子女吃,取代進餐,更明白有家庭還出錢讓傭工一同去,讓傭工像在家般招呼子女進餐。我沒有迫她去吃太多,很多時我都會說,就算不好吃,也要試一口,至少將來跟別人說不好吃,也知道是怎樣不好吃,所以女兒也會吃一點,餘下的,便多是由我來吃(所以越來越肥);幸好白飯還是會吃的,至少可以吃飯吃飽,我的想法是,旅行只是數日,只要吃飽便可,營養不營養等問題,不會幾日內便會出問題,這是回家後才恒常要處理的事。

有感現在的小朋友所處的環境真的很好,甚至可以說是太好,所以他們可以很輕鬆說不喜歡,唔鍾意,大人某個程度上都會幫小朋友選擇他們可以接受的事物;有說要不要給他們一個很差的環境,讓孩子去感受一下差的環境是怎樣;我自己的想法是,要還子女知道他們比世界上很多人幸褔,但不必一定要他們每天都要經歷這樣的環境,因為我想阻力會很大,另外,他們也不會真的感受多少。最簡單的是,如果父母想子女感受到怎樣是餓,如果吃飯食得不專心,吃得少,有多少父母可以忍心他們不吃捱餓到下一餐呢?不要說是一段長時間這樣做,可能一餐也不能接受,到子女在下一餐之前肚餓,有多少父母可以忍心不給子女一點茶點呢?

子女的飲食問題,也許是眾多父母在子女學前最大的問題。食,本是動物的本性;餓,就一定會找東西吃。在現今的香港,大部份家庭的子女,都有很多選擇,所以他們是怎樣也不會明白為何要珍惜食物,口味不合,孩子便說不想吃,父母以珍惜食物、世上有很多人捱餓等原因,也許也不能推動他們去吃一些他們不想吃的東西。對於現在的孩子,我想不能施壓要他們去吃,可能他們對食物口味的反應真的很大,如果父母真的要強制他們去吃,也許只會令他們更不想吃,更不想去吃他們未吃過的東西。反而,如果父母在子女面前,吃這些新的食物,露出一臉喜悅和欣賞,又或如果預知將會有新的東西給子女吃,可以預先不斷在他們面前說自己是多期望吃這食物,孩子聽到之後,他們也許會對這食物有所期望,會較願意去試。現在的孩子,是受軟不受硬的了。

對於女兒,最後心想,可能她還少,口味可以接受的範圍還是少,強迫她去接受新口味,可能是強人所難,所以我沒有強迫,小心留意她的發展,慢慢讓她明白世上有不同的口味,慢慢去接受新的口味,令她想到去到一個新地點,也應去嘗試新食物、新口味,這也是生活體驗的一部份。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今天的保留 明日的遺憾

在現代化的香港,生活水準高,但對大部份家庭來說,代價便是要兩親外出工作。如果有子女的,也都要找幫手來照顧子女,例如傭工和老人家,六七十年代找鄰居暫為照顧的情況,也不會出現在現今鄰居互不相職的香港了。為了經濟原因而兩親外出工作,無可厚非,但是在這個現代化的城市,便一定要向提高生活水準的方向無止境的走上去,放棄了不可追回取代的親子時光嗎?

帶女兒去不同的興趣班,也都會看到很多孩子是由傭工帶去的,孩子進入課室後,傭工們便圍著傾談,下課時便各自帶孩子回家去,孩子上課的情況是怎樣,傭工不清楚,更遑論沒有出現的父母,他們更不清楚;孩子們參加這些興趣班,便好像大人去上班一樣,按章辦事,不知回到家中,還有否時間和父母分享在興趣班所學的東西呢?有時在興趣班外,久不久便會見到一個場面,便是由傭工帶來的孩子,在下課時,傭工跟小主人說:「你看,邊個黎左?」小孩子看一看,原來是自己母親,便大叫媽咪,飛跑上前去抱著媽咪,可見,孩子是多重視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反之,我亦遇過為孩子放棄高薪厚職的母親,去親自接送子女去參加興趣班,下課時和導師談論子女上課時的情況。當然,條件是母親的另一半可以負擔得起家庭的經濟開支。

有些夫妻婚後,決定不生子女,閒時養寵物為樂,有些則自覺沒有時間,沒有能力教養好子女,又或覺得香港的環境不宜子女成長,決定不生子女,無論如何,也是負責任的。對於沒有時間、能力或心理準備的父母,只為續後而生子女,某個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尤其是對於子女而言。如果子女出生之後,父母的生活卻一點也沒有改變,可能表示父母沒有真的為子女付出什麼。子女的成長,最重要是父母相伴,而不是一個物質富足的環境,養育子女可平可貴,沒有必要和其他人比較,所以我會建議,與其子女在一個沒有親子時間的環境裡成長,不如犧牲一點生活水準,由父母陪著子女成長。將來,父母必見分別。

Tuesday, August 3, 2010

厲聲的責罵

今天照顧女兒洗澡,女兒用花灑射水入口玩,我著她不要並解釋是因為水由口流出會弄污身體,她停了一會,又再次這樣做,我再次著她不要,她又停了一會,又再次做。之後,我也忍不著怒氣,厲聲叫停了女兒,女兒便跟著應聲哭了出來。我見女兒停了,我沒有繼續罵她,自己便離開了浴室,到我平靜了一點,我回浴室著女兒抹身出來,我又離開了浴室了。

之後,我跟女兒談這件事,問女兒為什麼在我兩次建議她不要那樣玩之後,她仍然繼續,她解釋說她聽了我建議之後,她已改了她射水入口的方法,我便跟她說由口中流出的水還是會弄污身體的。跟著我再問女兒當她聽到我厲聲責罵之後,她的感覺是什麼,她說她覺得我不愛她。跟著我便解釋我在任何時間和情況下都同樣愛她,只是當我覺得她不乖的時候,我便會罵備她,而父母的責任便是教導子女何為對與錯,如果我在她做得不對時不出聲,那我便是一個失職的父親。跟著我也跟女兒說,那是女兒出生之後,我第二次這樣厲聲罵她。我用了很長時間去跟女兒說這件事,亦要用很多時間來修補這件事給女兒印象,雖然厲聲責罵可能即時有效有反應,但是修補卻需時。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是,小朋友的理解和大人的是不一樣的,大人對他們所作出的建議,他們未必可以立即明白,如果他們做得不對,不要立即便作出憋罰,應該要在他們明白他們現在所做的是不對,並作出解釋,並跟他們說如果他們不理會,繼續做當前不對的事,他們便會得到預先說明並相稱的憋罰。今次之後,我亦覺得對子女厲聲責罵,即時是有效的,但是卻會破壞親子關係,亦會令子女感到有條件的愛,這是不好的。

自我反省,我有時也做得不夠好,還是要再冷靜一點,細心一點,時刻抱著反省的心,經一事,長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