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0, 2009

成年時的問題

前幾天遇到友人,談起年青人的問題,他說他認識有個大學剛畢業的年青人,他父母怕他負擔不起大學貸款,為他早早還清了,每一份工都做得不久,而且總是遲到早退,所以令到他父母都很擔心;友人問我有什麼意見,可以改變這年青人的心態。我想了想,二十多歲了,現在要改性格態度,談何容易。這年青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態度,我相信和他成長的過程和現在他身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

這年青人由小到大,也許讀書是父母的催促下完成,做不完,交不到功課,成績跟不上,緊張的不是他本人,而是家中的父母,所以由小到大都不用著緊任何事,讀書讀不了,父母自會為他安排,也許會再為他找課程來讀,畢業後,沒有工作,也許父母又不想曾加他壓力,沒有要求他對家庭有負擔,連大學的貸款都為他還了,年青人沒有任何壓力,沒有任何目標,而父母又容許,他便留在家中「等運到」。

我跟友人說,不如就讓這年青人留在家裡,既不在物質和經濟上支持他,讓他有點壓力,讓他知道他要為自己負責,要得到什麼,便靠自己了,跟著知道要努力工作。其實這樣建議,已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如果父母再照顧這青年下去,他只會繼續依賴父母,無心工作,得過且過。但是可能出現的情況也是不能預料,最好當然是這青年醒覺,去找工作認真的做,但是也可以有其他後果,例如如果這青年捱不過去,覺得做人沒意義,找不到工作,可能會自尋短見,又例如這年青人真的接受沒有工作,每日留在家,上網看電視,可能又變了宅男。

以前女兒還小的時候,老人家要去寵女兒時,我便問過老人家為什麼要去寵孩子,回答是因為將來自己照顧不了,所以現在便可以照顧得多好,便照顧得多好。其實這是心態很容易理解,父母老人家誰不想好好照顧孩子,活得開開心心,所以可以幫孩子做到的,都為他們做好。因為現在的家庭都是一個至兩個小孩,物質豐富,孩子根本不用擔心任何事,所有事情總有人為自己辦好,比自己緊張。從前,一家十個八個孩子,父母工作時間長,也不能好好的照顧孩子,孩子反而要學懂如何照顧自己,如何去為自己爭取,和其他兄弟姊妹相處等等,家庭便好像是一個小社會,如果父母是以勞力為生,孩子更會想到讀好書,是找到好工作,改善生活的途徑,不讀好書,不珍惜讀書的機會,將來也許要跟父母一樣以勞力為生,就算有能力讀書,家人都未必可以支持,更遑論如果讀書不成,便一定要出來社會工作,所以當時的孩子,是比較有主動性去讀書。

看著現在香港的一代,出生後都是在溫室裡長大,沒有捱過苦,沒有真正失敗過,沒有為自己想要的東西付出過,而父母又多是照顧得很周到,孩子每件事上都要插手,為他們決定,久而久之,孩子都不再去想要為自己決定了,因為父母很大機會反對,又或已做了他們的決定;孩子想要的東西,只要嚷著,父母可能已買了給他們,又不須要自己儲起錢來買,所以他們可能覺得,父母提供他們所需是應份的,所有他們要面對的問題,父母都會為他們解決。正如現在那年青人找不到工作,工作態度差,著緊和想解決問題的,還是這年青人的父母。所以問題年青人,其實錯未必全在他們身上,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父母所提供的環境使然。

之前看過本講教養孩子書,書中說有孩子功課做得很好,回到學校老師都讚賞,但是孩子得到讚賞,卻不覺得開心,原因是,功課都是母親幫手做的。孩子本應可以在付出努力之後,得到讚賞,作為鼓勵,如果做得不好,也自食其果,但是現在父母在功課上要管,要檢查,回到學校,當然是滿分之作,原本是學生的責任,久而久之便依賴了父母,孩子也懶得去擔心,反正有別人操心。所以我每當想到自己對女兒照顧太好,她將來可能不能獨立,不能自己照顅自己,這其實是害了她;而在求學方面,如果總是父母為子女改好,再回到學校交由老師改,子女便學不到要分數高,便得自己努力做好。

所以我自己教養女兒時,我會跟自己說,盡量讓女兒自己承受自己決定的結果,讓她去自己衡量如何去做決定,例如進食不專心,食得慢,食物凍了也得要吃(我不會去番熱,食凍食物不好吃?吃了會肚瀉?真的?讓她自己試試吧),如果過時,拿走食物了。去街要乘的士嗎?沒有這樣的預算,那麼要將下午茶小吃的錢用來乘的士,沒有下午茶,行嗎?風吹來要添衣,出太陽要除衫?自己要出聲了?要看電視?那得用自己看書和玩玩具的時間了。好像很不人道,又不近人情,其實可以循序漸進,最重要是方向要孩子學到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

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怎樣才是愛

有次聽到女兒跟她朋友仔說話,她說:「我婆婆很鍚我,每次我去到佢屋企,她都開定電視等我。」當時我沒有跟女兒說什麼,之後也沒有再跟進;只是我聽在耳中,自己在想,這是小朋友的直接感受,究竟孩子覺得怎樣才叫愛呢?

成年人當然明白是一件怎樣的事情,看電視對小朋友沒有益,而老人家是否因為鍚小朋友而開著電視等小朋友來,這點不言而諭,但是對孩子來說,他們覺得別人是否愛鍚自己,其實很直接,很簡單,如果別人做點事令他們開心,例如有得玩,有得食,這個人便是鍚他們,另外,如果孩子將某件開心的事和某人連結起來,這個人便是好人,是愛自己的人。反之,便是衰人。

所以自己很怕老人家一味兒只去寵孩子,孩子的心目中,老人家對他們做的事都是開心的,反而自己父母則諸多規範,也許孩子會想,為什麼自己父母對自己那麼差,為什麼自己父母要令自己不開心,反而和老人家一起時多開心,什麼也不用管了,要什麼出聲則可,和老人家一起是多好;也許久而久之,孩子只會懷疑為什麼自己父母只會令自己不開心。 所以我的做法是,一方面在管教方面很嚴謹,有錯會即時去教,如果有需要亦都會去罰,但在某些時候,我也會去討孩子歡心,例如,女兒見到有雪糕賣,她會問我可不可以吃,我則會看近來她乖不乖,如果對身體又沒影響,又不會影響到進午餐或晚餐,我便會買給她吃。老人家看在眼裡可能會有微言,說為什麼父母便可以買零食給小孩,但老人家則不可;如果老人家是肯聽道理的,可以照實說,其實不是絕對不可,久不久是可以,但是如果老人家沒有準則地有求必應,只會令孩子覺得只須要撒嬌或發脾氣,便可以達到目的,長遠是會令孩子很難教的,父母則清楚孩子日常的表現,用以決定孩子是否值得獎勵;所以如果老人家要去寵,不如留在特別日子,如生日、節日,才來做吧。

記得有人教父妻相處好像一個戶口,好的時候就入錢,要吵駡的時候便是在提款,如果有日戶口沒有錢便會出現問題;所以我會想,和教孩子不也是一樣,就好像有個戶口,要寵不如留給父母去寵,讓孩子不會想到父母便只是在管教(提款),而在他們乖時也會有獎勵的(存款),恩威並施,這才是長遠教養之道。

Tuesday, September 15, 2009

Trouble Two, Horrible Three?

常言道:「Trouble Two, Horrible Three」這是家長之間有感而發的說話。我在想,孩子為什麼會給父母麻煩,到三歲時更甚呢?

當感到孩子給自己麻煩,首先問自己,是因為什麼覺得自己的孩子麻煩,是因為坐不定?因為多問題問自己?還是老是找自己去玩。我相信兩歲起,小朋友開始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會向父母提出。小朋友懂得去為自己思考,是成長中一個很重要的要素,而小朋友要提出意見,則要對自己所說的話有信心。所以我的做法是,孩子會去為自己去思考,是值得鼓勵的,如果他們思考得不好,父母則應教他們如何去思考,和跟他們提出他們沒有想到的論點。如果小朋友想出來的做法,雖跟父母不同,但無傷大雅,我覺得父母也應讓孩子去做決定,以作鼓勵,同時,孩子亦會從他們自己的決定中學到,自己的決定得出什麼的結果,這比家長老是不準孩子怎樣做,只是講原因,更甚是連原因也不說。如果父母每每為孩子去做每一個決定,久而久之,孩子便沒有原動力去思考,反正父母不會理會,以後,他們也不會嘗試去想,形成依賴的性格。

當小朋友可以為自己作決定,感覺上好像是大哥哥,大姐姐,這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反之,孩子之所以反叛,我覺得有時是因為他們要告訴別人,他們成長了,他們可以自己做決定,就算那決定是錯,他們覺得告訴別人他們可以做決定這個短期感覺,比這個決定的遠期結果重要;當家長覺得這個決定不好,便大大施壓去阻止孩子,小時候,孩子到最後,沒有朋友支持,沒有經濟能力,還得聽從大人的決定,死死氣去接受。但可以想像,到十多歲時,孩子聽到朋友的意見,回家想自己決定跟從朋友的建議,家長不肯,孩子這時的反抗便會被迫出來,家長便會覺得孩子很反叛,不聽自己說話,孩子會覺得父母不聽自己的說話,有代溝,父母不明白自己。

當我想到,其實孩子的反叛是因為他們要向大人表達或證明他們已長大,所以有時我會跟女兒說:「現在囡囡還小,有很多因素不懂得去考慮,但爹爹會慢慢教你,到你越來越懂得思考,懂得去想前因後果,將來越來越多的事情,爹爹便只會給你意見,最後由你自己去決定了。」當孩子明白父母不是蠻不講理,也明白父母的決定是因為他們想到有什麼大問題,而他們想不到,他們對父母的決定便會比較容易接受,而他們也可以從中學到父母是怎樣去做決定的。到孩子明白他們其實是可以為自己做決定,到他們十多歲時,他們就算聽到朋友什麼的建議,他們便不會只想到要去回家自己做決定來示威,反過來,他們已習慣理性思考,和家人商量,到時,便不會覺得孩子是進入了什麼反叛期了。

Sunday, May 31, 2009

父母,是要作明燈

剛剛看完最近一集「星期日檔案」-「別了家的代價」,見到菲傭為了賺錢,和子女分離,當其中一個傭工說到很多特別的日子不能留在子女身邊,感到很難過,和自己的子女好像是陌生人,而和顧主的子女反而更熟;沒有母親在家,也引起很多家庭問題,例如其中一個年青人說沒有母親在旁,不知對錯。

這些事例都在警醒自己,父母就是子女的明燈,一生人,沒有什麼比好好照顧自己的子女,看著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走在自己心目中的路上,更有意思。多留時間在子女身邊,到老時回頭望,如果一生將大部份時間在營營役役的為工作,和子女關係不好,到時就算將所有物質金錢來換跟子女的時間,也換不到,後悔也沒有用。看到菲傭用三分之一個月的薪金來買禮物給自己的兒子,為的是希望用金錢來修補和子女之間的關係,結果,或到子女也只是當自己是子女身邊的一個普通人,心裡很難受;同樣,如果香港的父母終日埋首於工作,將子女的照顧和教導交給別人,只在金錢上供給,跟著又同樣用金錢,希望修補關係,結果也只會和那些菲傭一樣。

金錢能令人過的生活舒適一點,但也許大部份人卻不明白,和子女一起時,金錢物質並不重要,或放不低名利;有錢,可以買到很多玩具,但孩子自己拿著玩,總比不上和父母簡簡單單的玩繪繪畫,在公園跑跑跳跳。玩具有一天會變舊,會被拋棄,在孩子心目中也未必得得起,但跟父母一起玩的時光,就會伴隨子女一生,到他們長大,成為他們子女的父母,他們會明白,父母在身邊的可貴,也同樣會以子女的成長為先,物質生活為次。

我也會想,有一天我女兒來問我,為什麼別人的孩子物質上可以那麼豐富,而她別沒有那麼豐富,所以我會在適當的時候,跟女兒說,她覺得和爹爹在一起開心,還是那孩子拿著名貴玩具,例如遊戲機,自己在玩開心,當她在羡慕別人拿著名貴玩具在玩,其實別人反而羡慕女兒有父母在她身邊。我也會找機會教女兒不要以物質作為衡量這個世界的方法,尤其是成功,開心,滿足等等,只為了物質過這一生,將自己的開心建基於和別人比較物質上的富有,是很沒意思的,也其實很痛苦的。

Thursday, April 23, 2009

身教,盡在不言中

復活節期間兒女參加了愉景灣的掘蛋活動,當天一家人便乘港鐵轉乘巴士去愉景灣,一路上都很多一家大小的去,香港人在假期,其實可以參加的活動不多,所以當有特別活動的,其實都很多時一同去。

這個活動需要報名費,而加上全家的交通費,其實消費並不低,所以我會想到參加這個活動的家庭,大都是中產的,而我女兒參加的是三至四歲組別。當司儀說完規例,還未正式開始比賽,說要準備時,我相信有家長已衝入了比賽場地,其他家長眼見別人衝了入去比賽範圍,也一同衝了入去掘,司儀當時也控制不了場面,也只好無夸地說比賽開始。

那些未正式開始便衝了入去的家長,不知有沒有想到他們給了孩子一個什麼的信息?可能家長覺得這只是小事一件,但孩子看在眼裡,見到父母看得失很重,以掘得最多蛋為目標,為了自己的利益,不理公平,不理破壞規矩,孩子是三至四歲的,如果家長在每一件他們覺得是小事,可以不守規矩,但孩子不會明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他們只想到得失,看重自己利益,不重視公平和規矩,久而久之,這便成為了孩子的概念,性格,態度。

孩子看重自己利益得失,不理規矩的結果是,他們會很在意在每一件事上是否有自己的利益,與別人比賽,目的便只是勝,不能勝的可能不參加,可能會用不正當的方法,在學業上,為了自己高名次,也許也不會和同學分享課本上的知識,對成績很得很重,一次失手,可以便已自尋短見;到長大出來工作,他們可能學業很好,成了專業人仕,但為了自己的利益,工作上可以走灰色地帶,一不小心,法網難逃,這一生專業也完了,他們可能只會想,是因為這次運氣不好,給人捉個正著吧。現在很多官員,大商家,不就是因為貪,鋃鐺入獄嗎?

家長如果不在這些小地方去留意,到孩子性格已成,要改已很難,當然,如果父母也是如此心態,他們可能不覺得是但問題,只可以說,問題遲早出現,到最後,家長可能付上代價,更可悲的是,付上最大代價的,可能便是現在還小的孩子們。

Tuesday, March 24, 2009

傭工教,不如自己教

近日太太跟我說,她同事的女兒被發現在多方面發展遲緩,結果要求助於醫生。太太跟著告訴我,她同事之前很少理會女兒,放工回到家都是由傭工來跟女兒玩,自己則做自己的事,所以她女兒一整天其實都是由傭工照顧,而她又容許傭工用一些有問題的方法來照顧她女兒,例如給糖她女兒吃,好讓傭工可以專心做家務,離譜的是早上太太同事還沒有起床,但女兒已起床,傭工便已給糖她女兒吃。這樣的照顧之下,太太同事的女兒便變成了這樣。

當我聽到後,我便跟太太說,既然知道問題是出於她同事女兒很少和人溝通,令她發展遲緩,而現在她女兒已經被發現有問題,我便著太太轉告她同事我的意見,便是不如轉為全職母親,至少也要將工作轉為兼職,讓自己能多點時間來跟女兒溝通,自己來教,而我又聽說她的同事都是工作來賣花帶,如果經濟許可,倒不如花多點時間來陪女兒吧。

我意見是跟太太說了,但因為太太是她同事的上司,如果勸她同事離職或轉兼職,也有點利害衝突,所以我也不知道她會否跟她同事說,到最後,就算太太跟她同事說了,太太同事是否真的會用改變工作模式來用多點時間來陪女兒,則又是另一個未知數。由最初女兒出生,不知她是不知還是不懂她是要付出時間來教養孩子,而不是單單找個傭工便可代勞,之前,太太已不斷說她同事發現女兒有問題,看到我女兒的成長,相比之下很不開心,但似乎她同事又不知問題所在,而亦不覺得嚴重到要自己轉全職母親來照顧,或自己要用更多時間來陪女兒,她女兒的成長遲緩問題才能改變或根治。

不知太太同事的心態在香港是不是很普遍,有傭工,便將一切照顧孩子的事交在傭工手中,不聞不問,直到有問題出現為止,而有問題時,便只想到用錢找醫生來改變,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會覺得很可惜,也會勸有差不多想法的夫妻不生養也罷,否則,他們只會培養出有問題的下一代,到時,這些父母最後也要付出代價,包括金錢或非金錢的。如果要以金錢來比較,太太同事現在每個月用數千元來請傭工,女兒每次見醫生或專家,便是六百元一小時,每個月算下來花的錢也不少,不知相比她的薪金,她其實是多賺了多少錢,但她又知不知到,她將來還要付出多少錢去做補救工作,至少我會想到,將來她便是用多少錢,也買不回現在在女兒還小時的相處時間。

要生養孩子,便要問一問自己肯不肯付出時間來陪孩子,給他們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而好的成長環境,不是以金錢物質來衡量,而是用父母的關心照顧,愛心溝通,以身作則等來衡量,很多情況下,原先在沒有孩子的生活也要為了孩子改變,如果孩子出生後這對夫妻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這表示這對父母很大機會是沒有為孩子有什麼付出,有什麼轉變。

Thursday, February 12, 2009

父親的典範

之前去了一位舊同學父親-劉老先生的安息禮,主家準備了講述其先父生平的悼念冊,從這本悼念冊中,清楚看到子女們對其父的懷念,令我對做人和如何作為父親有很多啟發。

劉老先生年少喪父,一生自學不倦,忠實敢言,對身邊的人,包括家人和員工,責無旁貸,一生經過起落高低,他不但沒有怨天尤人,每次均能站起來,到最後,雖然沒有豐厚的身外物,但兒孫滿堂,學有所成,各自各精彩,子女們對他敬重;心想,夫復何求。

從舊同學的悼念文章看到,舊同學的母親約在舊同學大學畢業時過身,劉老先生父兼母職,舊同學兄弟姊妹共五人,劉老先生負擔之大,工作之忙,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可以想到,劉老先生可以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應不會多,但是子女們均以劉老先生為榮,以他為榜樣,所以給我的啟發是,只要父親做個好榜樣,子女定會從他身上學到做人的道理。

自己會想,如果我將來也可以成為女兒口中的慈父,我也不枉努力和堅持多時。看到舊同學一家五兄弟,再加劉老先生現任妻子的孩子,一家人強馬壯,兒孫滿堂,兄弟姊妹間互相幫忙,多麼羡慕,反觀自己不能為女兒增添弟妹,心裡總是有點遺憾。

Saturday, February 7, 2009

從身邊人和事學教養孩子

自從自己做了父親,便開始對身邊有關父母子女的事敏感起來。最明顯的是,在街上見到有父母子女間互動的事情發生,也會去留意,希望由觀察當中學到多一點教養孩子之道,好的去學,壞則自勉,多想多思考,也將同一件事假想發生在自己和女兒身上,看看要怎樣做等等,得益也不少。

在街上有扭偈的孩子,以前是不會留意的,現在,每當在街上看到有問題的孩子,我便會去看跟他在一起的大人是怎樣做的。很多人都說問題在孩子身上,我想,就算問題在孩子身上,大人也得想辦法去解決,如果做不到,問題便應在大人身上,所以孩子有問題而且持續,問題便是在大人身上,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方法去解決,同時,他們和孩子相處之間的互動,也會令孩子的問題持續,亦即是他們當時的處事方法是有問題的。以下是數件我記得起的事件,令我有更深入的啟發。

有次在迪士尼樂園,在一個看來應有七八歲而應沒有智力上的問題的孩子,坐在甚至是睡在地上扭偈大叫,和他一起的大人,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想拖起他。不知是否那大人已經對這件事姑息,說話也不說了,只想解決面前孩子睡在地上大叫的問題,所以只是在拖他起來。心想,如果持續有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亦教孩子哭和大叫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孩子應不會變成這樣。

另一次和女兒在疹所看醫生,有另一個很頑皮的男孩子,他不知做了什麼事,給父親駡,到最後,父親駡也不駡了,便找下去,看他全力拉弓的打下去,孩子當然放聲大哭,不斷的哭,不斷的大叫“好痛呀”。跟著那父親見孩子還在哭,還在大叫,什麼也不說,又另一次全力打下去。那父親在整件事上,完全沒有告訴孩子做錯了什麼,只是一味用打。心想,這孩子大一點,定必是一個以為武力可以解決問題,可以控制別人的方法。到將來這孩子成長後,有兒有女時,也許會用同一方法來教他的孩子。

昨天在麥當勞吃東西,隔離枱坐了一家人,不知那女兒對她母親做了什麼事,那父親看到,便叫女兒跟母親道歉,但是那女兒只是別個頭去,不理不睬,那父親跟著便對女兒說,如果她當時不對母親道歉,她回到家後要到厠所罰企,最後女兒在父親不斷命令叫嚷之下,向母親馬虎的道了歉。從中我想到的是,其實那父親從來沒有對他女兒說明她做錯了什麼,只是要求女兒道歉,而要罰要等到回到家才罰,如果大人是記得的,孩子已記不起為什麼被罰,如果大人記不起,那女兒將來便知道說遲點才罰其實是沒有後果的,她以後也不會理會。而整個處理上,大人都沒有清楚告訴孩子錯在那裡,應該要怎樣做才對,這則是更嚴重的問題,孩子只會想到,有事大人叫我道歉,我道歉便可以了事,下次也可以照做,而且什麼也可以做。

以上只是個別我在身邊見到的事,因而所得的啟發。我的感覺是,身邊在很多比自己年資更高的父母,他們用了某些方法去教養孩子,結果也已經出現了,我作為後來者,如果不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取經,是很可惜的;但是他們不會走出來跟我說,甚至他們可能是當局者迷,覺得沒有問題,所以我得要自己去想,自己去找出當中的道理來。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兒童與音樂

女兒一歲多,我已幫她去了通利排隊上音樂班,到兩歲多三歲,女兒便正式上音樂班了。通利的音樂班用日本的教材,所以很靚,而又有貼紙仔玩,又是親子班,所以我每個星期便和女兒去上音樂班,很開心,而且自己又可以和女兒一同學音樂,兒時的我家境不能讓我去學音樂,現在則可以多少滿足了我兒的夢想。在班中,我又可以看到女兒上課是否集中,如果她不集中精神聽老師教,我便會告訴她,她可以來上音樂班的機會其實是很難得的,讓她明白要珍惜,之後,又教她上堂最重要的是留心老師教什麼,否則,也不用來上課了。

眼看有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學鋼琴,而又真的很進取的要在什麼時候考到什麼級,所以上音樂堂都是在練琴,也看到有家長原先是讓孩子上多名學生的音樂堂,但之後,又便找老師來單獨來教琴。我在想,單獨上當練琴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問題,我到底要讓女兒繼續留在通利,還是去找老師來教呢?最後,我的決定是,讓女兒繼續上通利的音樂班。

個別上堂學琴,當然可以更快更早便練琴,但是我的想法是,我讓女兒學音樂,不是要她考幾多幾多級琴,而是要她懂得音樂,讓她可以學懂欣嘗音樂,除了陶冶性情外,還可以讓女兒一生中,開心不開心也可以去聽音樂舒懷,提高她對生命的喜愛。如果學琴便是要為求在某個年齡學到幾多級,只希望在覆歷表上多一點東西,那便真的很可惜。到覆歷表用完,也許孩子一生也不會再打開綱琴來彈。

讓孩子在正當,健康的嗜好,將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Friday, January 9, 2009

家長教育講座

在電郵中看到公開大學將在二月八日,有一個家長教育的講座,由曾繁光醫生主講,就講座內容來看,很值得去聽一聽。詳情可見

http://www.ouhk.edu.hk/parenting

我會看看會否有時間也去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