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5, 2011

無選擇、多選擇、不選擇

我相信自己在孩童的時候,家境不是富裕,家中又有兄弟,父母的能力有限,工時長,所以對我的照顧不是大週到。所以我想在那個時代,父母對子女所提供的物質條件,可以說只能僅僅符合最低的要求,所以孩子的反應是,接受或不接受,沒有選擇可言。到了今天,這一代的本地中產家庭,物質水準確比從前的好,父母在照顧孩子的事情上,有很多選擇,簡單如初生開始食用的奶粉,到所接受的教育,孩子初生時,沒有什麼自己的意見,但是父母的決定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到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意識時,因為有能力,照顧的人,包括父母、傭工或老人家,便開始去問孩子想要什麼,如果可以的話,大都二話不說跟從,但是久而久之,因為孩子都喜歡某個決定,而大人總是可以做到,所以照顧者雖然提供了選擇,但是孩子便是由始而終都去選擇自己習之為常的選擇,變成不去作一些新選擇,結果是,在照顧孩子的事情上,由從前的無選擇,到父母有能力去給孩子多選擇,到孩子不理會新選擇而只會選舊選擇,而變成不選擇,世事真的難料。

曾經看過一個很極端的例子,有父母帶孩子去飲宴,差不多要開餐時,父母便去買了個麥記套餐回來給孩子吃,也許整個飲宴,這個孩子也不會去吃主人家所提供的食物了。在飲宴期間,選擇多了,但是父母有能力提供一個另類選擇給孩子,孩子便不去選擇,只選自己喜愛的食物,不知如果父母不依,孩子會有什麼反應了,但相信也不會是一個開心的結局。

現在是農曆新年,我帶女兒到老人家吃晚餐。開飯時,枱上六七樣菜,是老人家花時間去弄的,還有一個小碟,上面盛著一隻荷包蛋,估計是老人家知道其中一個孫兒喜愛吃,便弄一隻出來給他吃,女兒看到了荷包蛋,也嚷著要一隻,我見份量只足夠一個孩子,便對女兒說,枱上還有其他餸,來到這裡便吃這些吧,如果她喜歡吃,回家時我便弄給她吃,跟著不久,老人家便弄好另一隻荷包蛋給女兒,這時,我再說話也沒有用,女兒開開心心的吃了。一隻荷包蛋,便已足夠一個小孩子半餐飯了,再吃多一點菜,便已吃完整餐飯。餐後老人家說,不要吃剩那麼多,她再叫孩子們來吃,孩子們也不理啋了。跟著,我跟老人家說,她辛辛苦苦弄那麼多不同的好餸,為的想孩子多吃一點好東西,但是她一隻只須五分鐘弄出來的蛋給孩子們吃,其他她的餸也沒有人吃了。老人家辯說這也不是什麼好餸,我想,怎樣也比一隻荷包蛋好吧。我跟老人家說,孩子們想吃,也不用現在即時弄給他們吃吧,老人家則說不想孩子不開心,我便說,老人家為了不讓孩子不開心,現在枱上的餸沒有人吃了,這便是結果。

我想,孩子不選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中一個表徵便是偏食,現在看電視廣告,也有專為偏食孩子而設的奶粉,相信偏食這個問題也相當大。另外,孩子在家,常可以要求照顧者提供他們喜愛的食物,所以他們可以不去接受新的食物或味道稍和平常的不同,枱面上的食物多的是,不吃這味餸,還有其他,孩子又不是吃得多,所以只吃自己喜愛的餸便可,照顧者為免要在餐枱上和孩子費時,又怕吃剩食物,也會慢慢多弄孩子喜歡吃的東西。這個問題在外地旅遊時更嚴重,因為到外地,就算經改良至合香港人口味, 還不是全完一樣,所以孩子到外地可能沒有任何餸可以選擇,可能每餐吃不飽,餐後才到外面吃小食或快餐了。

飲食以外,孩子這種要其他人給予他們期望的選擇的問題,可能影響更深遠。例如有難事,孩子可以不選擇,只選擇容易的做法,而父母便為孩子處理了難做的事;當孩子長大時,父母有能力經濟上支持子女,所以有選擇給子女不工作,而子女亦因此可以選擇不工作,留在家中或繼續學業。

人生之中,未必每件事都是喜歡做的,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有時也得勉為其難去做,沒有選擇,所以如果一個人成長的時候,不學會學懂接受現實,克服困難,將來也許只會要求別人去符合自己的期望,如有問題,便肯定是其他人的錯。所以我想,教導子女去接受一些現實的情況也許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