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對話也許每個家長或多或少也有和子女說過:
如果你還在車上頑皮,司機會要你下車的!
如果你頑皮,出街會給狗咬的!
如果你食了生果核,便會有棵生果樹在你頭上生出來!
這些說話本質是假的,因為不是真的會發生,就算司機要孩子下車,給狗咬,也不一定是因為孩子頑皮,反而孩子會以為某一個人發生這些事,便是因為他真的頑皮。孩子聽不聽勸告,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質是否應該做,只是怕了這些後果,如果有一天孩子跟大人說,他便轉乘另一輛車,又或不走近狗身邊等等,他也不再會理會這件事是否應做,再者,孩子不是聽父母話,孩子只是怕了那些後果而已;最差的後果是,有一天當孩子回想以前父母給他的意見,說做或不做這一件事的結果,原來是假的,他便會想父母原來也是大話精,他們說的話也不需要盡信,更甚是完全不信,而他們自己也會覺得說謊是沒有問題,因為父母也是這樣的,可想而知,這類假的因果言論最好不要說了。
以下是另一種因果關係的說話:
如果你不穿這件衣服,我以後便不會讓你穿!
如果你不好好練琴,我以後便不會付錢讓你學琴!
這些說話裡面的因果是對的,但是聽來卻欠缺了當中的原因,例如不穿衣服,原是要孩子穿衣,以免著凉,但是這樣說,只說出了後果,也許是真的,但是孩子不會明白為什麼我不穿衣服,以後我便不可以穿,說這說話時,父母的語氣也不會很好吧,所以孩子在父母嚴厲的語氣說話下,便只好穿衣,但是卻一點也不能感到父母的關心,也學不懂原來穿衣是為了保暖。很多孩子練琴是因為別人學,是因為父母要求,也許也有真的自己喜歡的,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做父母想要他們做的事的時候,其實也不太願意,心裡有點不滿,但是也只好照做。所以如果父母還是要高壓去要求他們做,也許只會落得不歡而散,也正中孩子的心意,就是不須要去做;所以父母想孩子去做什麼,最好的辦法也許是令孩子自己有自發能力,是他們自己想去做的,每個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定會更比心機,做到最好,也不需要別人來理會和推動,另外,也不會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再者,如果孩子這次真的不聽話,父母是否便真的以後不付錢讓孩子學琴,如果真的做,但其實是父母想孩子學琴的,不行,不真的去做,又言而無信,失了孩子的信任,又不行,父母其實是在把自己推進死胡同,沒有出路。
所以要說,便全面的說出利害關係,讓孩子自己明白為什麼要做,是他們責任,是對他們將來有好處,讓他們自己來評一評,這可以讓孩子覺得他們是可以為自己作主,讓他們明白更多他們將來要面對的事,他們必定會爭取這些機會來證明自己已經成長,可以為自己做決定,當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他們定必努力去做,而不會馬虎了事。
最後,有一點是很重要的,便是父母用嚴厲語氣說的話,孩子大都聽不進耳,只會記著給父母駡,所以只會合上耳朵,聽而不聞,只想父母早點說完廢話,之後也許只會故態復萌吧。
Saturday, December 13, 2008
Friday, November 7, 2008
我靚唔靚!?
近日女兒問過我幾次:「爹爹,我靚唔靚呀?」我聽到後,我便會說:「靚,但是女孩子還要乖,努力,專心才最好。」我想到,女兒是要向人示靚,要人認同,所以我必須說她是靚,但是只說靚,只會令她以為靚便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又要加上註腳。
從女兒懂性的時候開始,我便刻意不讓女兒太注重扮靚。女兒一兩歲時,老人家說要買公仔髮夾來夾頭髮,我說不可,別人說要讓女兒留長頭髮,我說小時候不能讓她留長頭髮,到將來她肯自己來照顧自己的長頭髮,便讓她來留吧。對我來說,我最重視的是如何能用最簡單的方法來照顧女兒,如果為要照顧女兒而要麻煩其他人,問題不只在於照顧女兒的人身上,而且會讓女兒以為這樣照顧才對,是應該應份的。所以我要讓女兒自己負上照顧自己的責任,要扮靚,便得自己付出,自己去幫自己洗頭髮。另外,不讓女兒帶髮夾是因為我不想女兒以為帶髮夾是應該的,到她大一點時,有髮夾帶是開心的,不帶也就是正常,而不會要求要帶什麼什麼飾物才能出街。
這樣,大家都會開心一點。讓女兒由自己天性愛美學到自己要為自己負責,自己照顧自己,也令女兒不會從小便以外表作為自信心的來源,外表也不代表什麼,我覺得這樣對女兒一生都是好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