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一命二運三風水

小時候,父親已對我說過這兩句說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相信是傳統智慧,但父親沒有多說,也許是因為讀書之前還有四項,如果多說,可能反而令年少的我以為讀書並不重要,所以父親並沒有多講解下去,自己當時也會覺得很迷信,又有點宿命論的感覺,所以之後也沒有多想了。自從女兒出生之後,對人生,對世事都想得深入了,人也許更成熟,近日想起了這句說話,對人生和教導女兒有更深的理解。

從前一想到「命」,便想到外國的俗語「含著金匙出世」,和很多人戲言想有個富翁作父。但近日心想,「命」,不就是一個小生命來到世界時所處的處境以及和其他人的關系?對於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和一生而言,這些處境人脈,除了家境之外,我想也包括了父母是怎樣的人,對人生有什麼看法和有什麼閱歷,父母是否懂得教養子女,父母之間的關系,姻親兩家之間的互動關系;另外,在現今父母皆職的情況下,孩子由那位老人家來照顧,影響也很大,父母長者,這些人脈,孩子出生前早成定局,根本是改不了,而這些早成定局的人脈,我想也可以理解為對一個孩子所謂的「命」了。

跟不少父母談過教養問題時,其中一個常見的問題,便是父母其中一人,覺得有照顧自己子女的其中一位親人,尤其是另一半,又或是其中一位父母的上一代,不懂得教養子女,情況形同對抗,想跟他享討論如何教養,卻又不肯接受改變,想不讓這位親人來照顧,但又不能,例如倒不能因為另一半不懂教養而跟他離婚,令子女頓成單親,對子女來說,這影響比有一個不懂教養的父或母更甚;所以我會對遇上這問題的父母說,這問題出現旱於子女出生,是先天的問題,是「整定的」,改不了,只能盡力補救,令對子女的影響減至最小。

至於「運」,我則理解為子女出生後的際遇,而不一定是字面所聯想到的「運氣」;另一方面,相對於「命」,「運」則是有關於後天的培養,習慣的建立,和三字經中首四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當中的「習」相似,是習慣和教導,是有關後天培養的。所以對孩子而言,就算先天不足或有問題,如果有決心的話,父母也可以想辦法去改善吧。所以我便會想到,如果父母可以努力去學習如何教養子女,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給予子女更好的教導和培養。

「風水」一詞,一般理解為玄學上的風水,為迷信之人以風水催財催運,不靠自身努力,但求不勞而獲。但我心想,風水不就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嗎?古有「孟毋三遷」,為的不就是為了有良好的環境讓孟子成長,在現代,環境便是居住環境,學校,朋輩等等,這些都會在子女不同的階段對子女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孟子命中沒有這樣懂得教養子女的母親,沒有這個際遇可以搬家,孟子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環境成長,最終成為偉人,由此看來,首句詩果真無誤。

第二句詩開始為「積陰德」,或曰「積功德」。陰德似乎有關於宗教上的捐獻,尤其是為做錯的事以金錢或物質補救。但我從宏觀去看,不一定是要先有錯失才去積善,平常時候也可以行善,另外,如果說是積德,便一定不會是說謊或不道德的事,因爲如果一個人做了不應做的事,如說謊,便很大機會是從別人身上,得到一些原本得不到的東西,反而是缺德;所以如果說一個人每天都是在積功德,其實這個人是正直誠實的,而且會顧念別人的,為人善良和肯幫助別人的人,其實,便是要品德性格好。這是在「讀書」之前,而「讀書」則明顯地是代表知識學問,可見對一個人而言,品德比學問更重要。

由以上看來,中國的傳統思想,其實真的有其智慧在內,人要隨著年紀長大,多加思想,才能真的參透和領悟其中的道理。

注:在網上去找,找到一首較完整的詩:「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整首詩包括了人生最重要的十項元素,其實也可以從非迷信宿命去理解,可謂受用一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