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1, 2010

欺負

曾經有一位太太跟我說,她的女兒升小學之後不開心,究其原因,原來她女兒在學校裡被其他同學欺負,所以對上學反感,不想回校上課,情緒也低落。跟著再探討下去,原來她女兒由小到大都是由她親身照顧,在女兒面前從來都沒有說過一些粗魯一點的說話,所以當她女兒升到小學時,其他同學的一點冷言冷語,甚至戲言,她女兒也招架不來,同學們可能見這個同學很易欺負,便更加把她當為戲弄對象。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是,孩子得在大人的保護下成長,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有自信,但是完完全全的只在父母的身邊成長,和外間的人接觸得少,又沒有兄弟姊妹,父母又對孩子很好,孩子便會以為他身邊的人也是和他父母一樣對他那麼好。結果是,當他面對一些他首次遇到的相處模式,尤其不是善意的,孩子便不懂得應付。

我不是說父母便不要對孩子好,要讓孩子去面對一些他們在外面才遇到的對待,我想父母應該要做的是,多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他們和其他小朋友的事,例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的時候,孩子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搶去了,又或孩子和其他孩子爭玩具,父母大都會走上去調停,為孩子取回公道,但是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一面對問題,一遇到和別人的相處問題,他們便會期望父母即時來為他們解決,如果父母不在,他們便只會退縮。所以,當父母看到一大群小朋友在遊玩的時候有爭吵,不必一下子便走上去幫忙,只要孩子們不是打架,便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吧,父母可以抱觀望態度,留意事態會否變成打架,自己的子女會否受傷害,如果不會,便由孩子們自行解決了。過後,父母可以和子女分析孩子們處理的方法,如果子女做得好,父母也可以嘉許他們,說他們處理人際關係恰當和成熟,令他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可以更有信心。

孩子要學懂處理自己面對的事,父母在安全情況下,應給孩子學習的機會,不論他們的做法是好是壞,也是一次經驗,一次學習的機會。


2 comments:

michine said...

完全認同你的見解。上星期與小兒上playgroup,兒子看見小女孩玩軚盤也想一起玩,當兒子把小手伸向玩具時,立時被女孩的媽媽(中國人)以流利的英文以連珠炮發式叫停我的兒子,"You need to take turns, you know what is "take turns".....?" 我當時正跟另一位同學媽媽傾談之前學校面試結果,沒有太留意兒子的情況,但好肯定他沒有去搶玩具。而且,讓兒子上playgroup的目的是好讓他在家以外學習怎樣與同輩溝通相處,我一向都是盡量讓兒子在我視線範圍內自由活動。除非他太緊張時出手打人,我會立刻制止他並要他向別人道歉,而兒子一向這方面都表現得很好。但那家長站在她女兒背後貼身保護,對我兒子說了一輪教,見我兒子仍站在她女兒一旁還想跟女孩一起玩時,她便轉移向我投訴,問我兒子是否在家裡一個人,他好像不懂take turns,小朋友玩要take turns的。我和另一位媽媽頓時呆了一呆,心想小朋友學懂分享(sharing)也不是很重要的嗎?自覺小朋友第一時間學懂分享比輪流玩更難更重要。分享是你可以讓身邊的人一起跟自己玩喜歡的東西,但輪流有時會變成我玩厭了一件東西留給別人。

整件事當中最令我不高興的不是兒子被人投訴(因兒子上舊的playgroup也被老師投訴他食了其他小朋友的小食),今次卻是遇到這些自以為有高學識,卻只用大人角度去看小朋友,凡事保護,凡事投訴。她那一套也不見得小女孩在playgroup中結識到新朋友。倒過來,小兒經常自己主動撩老師和其他同學玩,反覺他開心很多。問了他好幾次是否喜歡返學,他也會說"要",也叫得出外籍老師的名字,其實他只上了6堂而已。

Herbert SHIU said...

michine,

謝謝你的分享。其實而家既父母係好緊張自己既小朋友,無可厚非,但係就無比小朋友機會去自己學習處理,每個家長既睇法都未必一樣,所以只可以自己做自己覺得正確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