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5, 2010

情緒智商講座

昨天,參加了教會所舉辦的講座,是有關由嬰兒到十一歲兒童的情緒智商的。講者為教育工作者,她的子女也已三十多歲了。首先強調情緒智商,比兒童其他方面,更為重要。跟著她將子女由嬰兒到十一歲期間為成數個階段,講出每個階段的不同。這些資料其實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所以我覺得她所提出,當她子女年幼時所遇到的情況,和她如何解決,更有價值。

其中一個例子,是講者說她女兒年少時,學習網球,但每當臨到比賽前夕,她便會發燒,首幾次,講者都沒有特別理會,病了,便不參加比賽。但幾次之後,講者覺得有問題,知道這是因為比賽的關係,當女兒面對比賽,怕失敗,所以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壓力令到她生理上真的病了,也不是假的,探熱是真的發燒,所以參加不了比賽。終於去到某一次,女兒仍是在參加比賽前夕病了,但這次講者堅持女兒要帶病參加比賽,比賽結果,當然是輸了,九場比賽中只勝了一場,講者在車上跟女兒討論她為何輸,在比賽中的表現,跟著講者對女兒說,今次病了都可以勝一場,如果沒有病,成績必定更好;之後,女兒在比賽前,便沒有再發燒。女兒長大了之後,更成了大學的網球代表。

當然,講者不是建議家長在子女病的時候,還要他們去做運動,她是對她女兒有認識,所以知道可以這樣去鼓勵女兒去參加比賽。但這件事告訴我,不要單單看表面的現象,還得去思考子女背後的原因,只要解決原因,便可以將表面的問題解決。

另外,講者說她學校曾舉辦遊學團,學生沒有家長跟著一同去,在旅行當中,學生的衣服會集在一起到外面磅洗,有家長便想到給子女帶洗衣袋,裝著子女的衣服,好讓洗完之後便可以從所有衣物當中分出來,但是原來老師便是想學生可以從中學習怎去自己解決問題,可以想像,這個學生便沒有機會自己去解決問題,到將來長大了,都是期望別人去為他解決問題。講者最後話重深長的說,他們作為老師的,最多都是面對這個孩子六年,但小學的家長,卻要照顧這孩子一世。

在這個時代,要在社會上自立,最重要的是態度,自我的情緒管理,而不再是知識了。家長如果真的深思這個問題,便應想想要怎樣去教養子女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