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9, 2010

傭工的問題

記得在某一次黃子華的楝篤笑中,他曾說笑講過,現在香港人生細路,可以沒有媽媽,但不可以沒有傭工。雖然有點誇張,但是當看到社會上不同家庭的時候,尤其是中產以上,這句說話其實和現實相差不遠。

一個家庭的傭工數目,原來可以相差很遠,有一些家庭,家中有多至三個孩子,找一名傭工來照顧,但亦有家庭有兩個小朋友,便會請兩位傭工。記得有報道說過,張學友家中便有三個傭工,而之前看過一本書,名為「港孩」,提及一個生於暴發戶女孩,居於半山,家中便已有五個傭工。一個家庭可以請數名傭工是一件事,理論上,越多傭工,即越多人照顧這個家庭,生活的環境便越好,但是否有這個需要,則見仁見智。

傭工的出現,令香港的家庭普遍成了雙職家庭,即父母都要在外工作。父母和子女相處的時間少了,但傭工和孩子一同的時間則多;再者,傭工只想如何盡快做好她們的工作,不能期望她們會想如何去教導孩子,所以,傭工亦間接引致更多教養子女的問題。

我在想,請傭工的目的是什麼?在我心目中,找傭工來幫手,是因為父母都忙,不能兼顧家中的起居飲食和家務,而傭工的工作範圍,便是父母沒有時間做的事。但是我感到,有些家長是將原本父母的責任都交到傭工手裡,例如就算家長是在家中,都是交由傭工去照顧子女。家長份內的家務,例如摺被,如果大人都是由傭工來做,孩子看在眼裡,定會以為這些工作便是由傭工來做,長遠下來,孩子便會連這些工作也做不到。我相信,現在中產或以上的青年人,不論男女,大都是不懂得煮飯,更遑論煮餸;也許,中產的父母會覺得,他們的子女,定必也是中產或以上,所以一定可以能請傭工來照顧他們。

我相信大部份香港的家長,都不會很有禮地去指示傭工,孩子看在眼裡,當然會照學,所以對傭工也會用同樣的語氣來跟傭工說話,如果家長沒有阻止,尤其是覺得傭工真的是低人一等的家長,他們會容許子女用無禮的語氣來跟傭工說話,或要求傭工工作;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對身邊任何人,包括同學、親戚、學校裡的老師、同學,都會是這樣。所以現在的年青人,也不會像上一代那麼有禮了。

對傭工來說,她們最重要是做好工作,所以她們會想盡辦法去盡快做完手上的工作,如果要照顧孩子,孩子便會要傭工陪,傭工便做不了工作,所以聽過有傭工在食物中加上安眠葯,令孩子多睡,另外,最簡單的方法便是盡量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所以孩子進食,最簡單的方法便是餵孩子吃,既清潔,又不用慢慢等,但是結果便是孩子學不到自顧能力。所以在餐廳裡,久不久便見到一些已經七八歲的孩子,還是要父母或傭工去餵,而孩子們則自己玩著自己的玩具。不知這些家長,將會讓他們的孩子,用餵食的方法進餐到何時。亦因為照顧孩子的緣故,所以有很多平日都是傭工照顧的孩子,出埠遊行也要傭工同行,他們的父母也懶得自己去照顧,也許有時會交低子女給傭工看管,自己便兩個人去了耍樂。

孩子還小的時候,例如是嬰兒到四五歲時,這個時期的孩子,便會和跟他們相處最多的人建立最好的關係,所以如果主要是傭工照顧年幼孩子,尤其和傭工同睡的,孩子們最想親近的,便不是自己的父母,反而是傭工。例如聽過案例,全家人在家,突然行雷,雷聲嚇倒了孩子,孩子第一個撲過去的,不是父母,反而是傭工,這對父母看在眼裡,不是味兒;相信部份家長會無可奈何地接受,也會有家長,主要是母親,離職回家去照顧自己的子女,可能會辭退傭工,也有部份會留下傭工,只作家務助理。大部份堅持要雙職的父母,也許覺得不可以接受生活水準下降,也可能是因為經濟原因(例如要供樓),也可能是因為保障,怕在不知的將來突然被辭退而失業,其實也是被環境所迫成。如果只是因為不想生活水準下降而不肯辭職,我便會建議再三想一想,如果可以保持生活水準,但是將來自己的子女和父母,形同陌生,我想,這父母到時回頭望,可能會想,寧願建立好和子女的親子關係,也不要辛苦數十年積累的財產。

雖然大部份人對傭工的評語都不好,中產家庭走在一起,其中一個共同話題便是談傭工的問題,但是,也曾聽過有家長覺得傭工是好的,例如一個中產家庭,孩子們出入都是坐私家車,沒有私家車時,父母也只會乘的士,所以當孩子年青時,父母也不懂教子女如何乘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傭工在香港時間長了,懂得乘公共交通工具,所以他們反而懂得教那些子女怎樣乘車。

說到尾,傭工對香港是有其貢獻,否則父母其中一人便定要回到家中照顧子女;傭工不老實、工作得不好等新聞,時有所聞,但是其實如果相比本地香港人和傭工的犯案率,沒有正式計過,但相信她們的犯案率應比香港人低。如果顧主能多體諒傭工飄洋過海,人生路不熟,又對香港的文化認識不深,我相信傭工做得開心,也自然會做得更落力更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