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5, 2010

少年得志大不幸

這是我小時我父親跟我說的話,大概意思是,如果人在年青的時候已經成功,反而是他們的不幸;自己小時候聽不明白,到現在長大了,才感到這句說話的真正義意,和其他啟發。

現在家庭,生孩子少之又少,對孩子總是照顧周到,凡事都以孩子為先,所有好的東西也先為孩子準備,父母覺得某些東西是好,便已替孩子準備好,所以孩子都不需要去爭取,每每有父母做後盾。而成長之後,父母又會為子女的前途安排,有錢的,讓孩子到海外留學,又或大學畢業後,替孩子找工作,又或在經濟上支持子女去創業。子女從來都不曾遇到困難,從來都沒有自己去想辦法解決,不經過磨練,又怎算真正成長呢?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家,可能覺得孩子遇上困難是不好的,令他們灰心,應該盡量避免孩子遇上困難。可惜的是,當他們從沒遇上困難,到真正遇上困難,父母可能已幫不了忙,而自己又沒有能力去解決,他們到時可以怎做,祝他們好運了。

另外一個得志的形式便是在物質上反映。香港社會上有很多中產或以上的家庭,父母雙職,能和子女相處的時間不多,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在物質上補賞,買很多東西給子女,零用錢又多,出入都是乘私家車。甚至有孩子從來沒有乘過地鐵,撘過巴士,所以他們也沒有能力自己去乘交通工具,出入都是伸手牌,乘的士。再者,孩子在生活上習慣了物質上的質和量,很難適應如果有朝一日變差,例如父母經濟出現問題,又或他們自己不能自己有能力滿足自己物質上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例如一個大學畢業生,首份工作薪金也許是一萬左右,如果要還貸款之後,所餘下的錢和他們未畢業前差從父母得來差不多,他們便會去想為什麼要工作,也沒有心機去上班。既無心,亦做得不長,試問又如何從眾多職員中受到賞識呢?可以的話,讓子女明白,要得到某些東西,他們便得付出努力,得來才有價值,才是真正的開心。同時希望,他們明白,既然金錢得來不易,也更加要惜珍金錢,得用得其所,這是更深一層的期望了。

現在自己因為要照顧女兒,收入少了,生活水準也不能保持以前的水準,最明顯是我沒有再養車了,我對自己說,那些錢便用來支付女兒的部份開支。另外,因為沒有了車,所以出入也得用公共交通工具,我反而覺得,這令女兒明白,一般人便是這樣生活,沒有什麼問題,家不一定是有車的。到女兒再大一點,我也會讓女兒去找尋乘車路線,也許也是對她的一個緞練,也是好的。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Agree with what you say

Herbert SHIU said...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