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1, 2010

奶粉的回顧

昨天帶女兒上興趣班,在課室門外聽到幾位家長在談奶粉,交流心得,本來和他們分享我的經驗,但是既然不認識,便沒有上去跟他們談,還是寫在這裡吧。

回想起女兒初生時,奶粉便是她的主糧,當時沒有想太多,不是吃母乳,便是飲奶粉吧,而在女兒出生還未離開醫院時,醫院便已送了一兩罐試用裝奶粉,女兒進食後,沒有發覺任何問題,便一直沿用這隻牌子的奶粉。在香港可以買到的奶粉,牌子好像並不多,有孩子腸胃敏感,很多家長便會買日本的奶粉,而日本奶粉在香港不是很多地方可以買到,所以家長便要特地去日本水貨店買。在香港買奶粉,我記得是差不多是二百元一罐,而初生奶粉是最貴,而孩子越大,對應的奶粉便越平,是初生奶粉所需技術高些?是原材料貴些?是供不應求?我不知道,但肯定的是,越是初生嬰兒,家長便越緊張,越肯付出多一點,當孩子較大,如果奶粉仍是那麼貴,相信大部份家長都不願意買,所以平一點也是合理的。

奶粉開的奶是怎樣味道,我印象中沒有飲過,但是肯定的是一定很甜,因為打開奶粉罐,已聞到甜味,更有人跟我說過,成人不要飲嬰兒的奶粉(例如嬰兒飲剩了),因為當中營養太高,容易致肥的。我記得有次帶女兒去看醫生,問醫生是否一定要飲奶,醫生不置可否,但只是說,當嬰兒出牙仔之後,每次飲完奶都要飲水,為的是去沖走附在牙上甜甜的奶,否則很快便會壞牙了。

其實根據醫生所說,當嬰兒到了六個月之後,便已可以開始吃流質食物,奶粉已不是嬰兒的唯一食糧,而營養方面亦開始由流質食物中提供,所以只要流質食物包括不同種類的材料,其實營養方面已經足夠,反觀現今家長,好像很擔心嬰兒營養不足,而市面上的奶粉,宣傳重點已不是營養充足,而是其他的好處,例如抵抗力強,腦部發展好,比其他嬰兒聰明等等,反映現今家長食飽是理所當然的事,更重要的是要更聰明,例如現在有一隻奶粉標榜含有PhD成分,究其原因原來是奶粉中有某隻原素的英文名含有這三個英文字母,奶粉商便拿了這三個字母出來大做文章,這成份和博士完全沒有關係,廣告更用一個小朋友可以答到他那個年紀絕對不明白的題目,以象徵這隻奶粉的能耐,奶粉商捉家長心理的程度,可見一班。

某些奶粉,由初生到十多歲都有,真的會想,是否真的要飲奶才夠營養嗎?根據近年的研究,牛奶其實是不適合人類飲的,牛隻只會在生產小牛之後,才會產生牛奶,就像是母親在生產嬰兒之後,才開始有母乳,所以生產商其實是不斷打激素入乳牛,讓它的身體以為剛生產了,所以便會產生牛乳,這種非自然方法產生出來的牛奶,生產商再加入不同的材料,做成不同的奶粉。我只能說,嬰兒的身體是如此幼小,如果可以避免的話,是否也應避免他們吃那麼多這些非天然的東西呢?看著奶粉罐上似是而非的成份,家長知道是什麼嗎?我不相信任何東西吸收得越多越好,那麼嬰兒每天應吸收某成份多少,而限量又是多少?總不能看到奶粉說某成份多一倍兩倍,便覺得是好東西吧。市面上有很多育兒的雜誌,但我卻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篇討論不同奶粉的好壞,是沒有什麼好比較,還是什麼?恕我暗謀論,那有一間育兒雜誌社,敢走出來比較奶粉,如果某奶粉給比下去,育兒雜誌不怕他們抽廣告吧?可以做的,可能只是報喜不報憂,那做來何用呢?倒不如不做。而去年二月,香港消委會比較了九隻奶粉,在選擇月刊中提及奶粉商不應誇大奶粉的好處。也許做家長的,尤其只得一個的,只會覺得,只是首兩年的花費,總之吃最好便是,廣告所說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貴貴的奶粉,也有很多家長去買。

人的觀念是隨著時間轉變,例如我自己嬰兒時,聽我父母說,普遍的的家長都會覺得飲奶粉才好;但是到了今天,大都鼓勵母親親自餵母乳。我的意見是,我發覺母乳真的會隨著嬰兒的成長而轉變,由最初很稀像水的,到後來濃得多,如果從嬰兒的腸胃角度來看,是很合理的,初生的嬰兒,消化力不好,稀一點的母乳可以令他們易一點吸收,而到長大一點,嬰兒需要更多能量來成長,所以母乳也更濃,所含能量也更多。從實際角度,我也覺得母乳是最好的,首先不用開奶,問題不是怕煩,而是開奶要調節溫度,又怕有泡有風,更惱人的是份量問題,如果開奶粉,父母便會在意昨天吃多少,今天又吃多少,如果今天吃少了,父母又怕嬰兒吃不飽,但是母乳量不了,嬰兒是吃飽了就停,母親實在不知道其實吃了多少;另外,如果嬰兒用奶樽飲奶,飲剩了,父母會否勉強嬰兒飲下去呢?但是要知道,嬰兒也有開胃和不開胃的時候,總不能每天都比昨天飲一樣和更多。更大的問題是,去年便有傭工用了漂白水來開奶,後果可想而知。

我記得我女兒出生時,聽老人家所教,定時餵奶,如果女兒吃不完便睡了,便得弄醒她繼續飲,當時自己沒有想得很仔細,便跟著做,但到後期,已覺得有問題,如果嬰兒是餓的,可以十分鐘內便喝完整樽奶,但是我女兒喝一會便睡著了,跟著便弄醒她,斷斷續續便飲了一個鐘頭,但是每次餵奶是相隔兩小時,即是餵一個鐘,休息一個鐘又餵一餐,不單嬰兒辛苦,最辛苦的是父母。我後來檢討之後,發現這種做法原是出於怕嬰兒吃不飽,營養不夠,這種心理繼續發展下去,便是幼兒的飲食問題。人類天生出來,餓便會吃,飽便會停,但成人在不理會嬰兒是否吃得下,飽或餓的情況下,一湘情願的餵下去,孩子久而久之便不再信任自己的感覺,管不得自己是否飽,成人安排在面前的食物便得全部吃下。

人工的奶粉有激素,近年的研究都說明奶和癌症有關,所以並不鼓勵飲奶,而中國人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本是最健康,但是當引入西方飲食文化之後,便越來越多人飲奶,這是代表文明?是代表夠營養?所以看過張堅庭所寫的一本書,說他家裡不會飲奶,只會買有機非基因改做的豆回來自己做豆漿。市面上也有豆類的奶粉,適合某些某些對奶敏感的孩子,但根據消委會二零零三年報告,當時市面上有近一半的豆製產品是用基因改做的豆。吃基因改做的豆有沒有問題?我不是專家,不敢下定論了。

另外又聽說有讓嬰兒飲凍奶的做法,例如將奶開了之後,便放進冰箱,要飲的時候便拿出來,不加熱便喝。究其原因,說這樣可以令嬰兒的腸胃更強壯。我不是醫生,沒有做過研究比較,也很難說怎樣才是腸胃好,怎樣才是腸胃不好,只可以說,世上有人這樣做,信不信得由家長來決定。我自己則想,以嬰兒飲奶的速度,每一啖份量不多,奶的溫度實在分別不大,當奶經過食道之後,不論冷暖,到胃的時候,也理應是同一個溫度了,所以沖的奶和嬰兒的體溫差不多,其實應是最舒服了。

1 comment:

cmpyu said...

請看西醫梁淑芳:
你可以不飲牛奶.


mp3 下載
http://talks.hknewage.com/GT200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