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0, 2010

好食食多些,唔好食食飽些

這句說話是我在某一次參加旅行團時,每次進餐後上旅遊巴士之後,導遊說她不會問旅客好不好吃,她只說:「好食食多些,唔好食食飽些」。我覺得其實很有意思,口味人人不同,去旅行根本不能期望餐餐都合自己口味,但進餐的基本原因是要飽肚,所以,不論是否好吃,也至少要吃飽吧,所以我每次外遊,也會餐餐吃飽,讓自己有體力繼續旅遊下去。

剛剛和家人外遊,期間差不多每次進餐,我都跟女兒說這句說話。原因是女兒很多時對於從未見過的菜色不肯去嘗試,試了一口,又說不喜歡吃,一臉委屈,停了下來。相信很多父母的做法是,另外再點另一些菜給子女,又或以帶來的食物,如餅或即食麵,來給子女吃,取代進餐,更明白有家庭還出錢讓傭工一同去,讓傭工像在家般招呼子女進餐。我沒有迫她去吃太多,很多時我都會說,就算不好吃,也要試一口,至少將來跟別人說不好吃,也知道是怎樣不好吃,所以女兒也會吃一點,餘下的,便多是由我來吃(所以越來越肥);幸好白飯還是會吃的,至少可以吃飯吃飽,我的想法是,旅行只是數日,只要吃飽便可,營養不營養等問題,不會幾日內便會出問題,這是回家後才恒常要處理的事。

有感現在的小朋友所處的環境真的很好,甚至可以說是太好,所以他們可以很輕鬆說不喜歡,唔鍾意,大人某個程度上都會幫小朋友選擇他們可以接受的事物;有說要不要給他們一個很差的環境,讓孩子去感受一下差的環境是怎樣;我自己的想法是,要還子女知道他們比世界上很多人幸褔,但不必一定要他們每天都要經歷這樣的環境,因為我想阻力會很大,另外,他們也不會真的感受多少。最簡單的是,如果父母想子女感受到怎樣是餓,如果吃飯食得不專心,吃得少,有多少父母可以忍心他們不吃捱餓到下一餐呢?不要說是一段長時間這樣做,可能一餐也不能接受,到子女在下一餐之前肚餓,有多少父母可以忍心不給子女一點茶點呢?

子女的飲食問題,也許是眾多父母在子女學前最大的問題。食,本是動物的本性;餓,就一定會找東西吃。在現今的香港,大部份家庭的子女,都有很多選擇,所以他們是怎樣也不會明白為何要珍惜食物,口味不合,孩子便說不想吃,父母以珍惜食物、世上有很多人捱餓等原因,也許也不能推動他們去吃一些他們不想吃的東西。對於現在的孩子,我想不能施壓要他們去吃,可能他們對食物口味的反應真的很大,如果父母真的要強制他們去吃,也許只會令他們更不想吃,更不想去吃他們未吃過的東西。反而,如果父母在子女面前,吃這些新的食物,露出一臉喜悅和欣賞,又或如果預知將會有新的東西給子女吃,可以預先不斷在他們面前說自己是多期望吃這食物,孩子聽到之後,他們也許會對這食物有所期望,會較願意去試。現在的孩子,是受軟不受硬的了。

對於女兒,最後心想,可能她還少,口味可以接受的範圍還是少,強迫她去接受新口味,可能是強人所難,所以我沒有強迫,小心留意她的發展,慢慢讓她明白世上有不同的口味,慢慢去接受新的口味,令她想到去到一個新地點,也應去嘗試新食物、新口味,這也是生活體驗的一部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