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遇到友人,談起年青人的問題,他說他認識有個大學剛畢業的年青人,他父母怕他負擔不起大學貸款,為他早早還清了,每一份工都做得不久,而且總是遲到早退,所以令到他父母都很擔心;友人問我有什麼意見,可以改變這年青人的心態。我想了想,二十多歲了,現在要改性格態度,談何容易。這年青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態度,我相信和他成長的過程和現在他身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
這年青人由小到大,也許讀書是父母的催促下完成,做不完,交不到功課,成績跟不上,緊張的不是他本人,而是家中的父母,所以由小到大都不用著緊任何事,讀書讀不了,父母自會為他安排,也許會再為他找課程來讀,畢業後,沒有工作,也許父母又不想曾加他壓力,沒有要求他對家庭有負擔,連大學的貸款都為他還了,年青人沒有任何壓力,沒有任何目標,而父母又容許,他便留在家中「等運到」。
我跟友人說,不如就讓這年青人留在家裡,既不在物質和經濟上支持他,讓他有點壓力,讓他知道他要為自己負責,要得到什麼,便靠自己了,跟著知道要努力工作。其實這樣建議,已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如果父母再照顧這青年下去,他只會繼續依賴父母,無心工作,得過且過。但是可能出現的情況也是不能預料,最好當然是這青年醒覺,去找工作認真的做,但是也可以有其他後果,例如如果這青年捱不過去,覺得做人沒意義,找不到工作,可能會自尋短見,又例如這年青人真的接受沒有工作,每日留在家,上網看電視,可能又變了宅男。
以前女兒還小的時候,老人家要去寵女兒時,我便問過老人家為什麼要去寵孩子,回答是因為將來自己照顧不了,所以現在便可以照顧得多好,便照顧得多好。其實這是心態很容易理解,父母老人家誰不想好好照顧孩子,活得開開心心,所以可以幫孩子做到的,都為他們做好。因為現在的家庭都是一個至兩個小孩,物質豐富,孩子根本不用擔心任何事,所有事情總有人為自己辦好,比自己緊張。從前,一家十個八個孩子,父母工作時間長,也不能好好的照顧孩子,孩子反而要學懂如何照顧自己,如何去為自己爭取,和其他兄弟姊妹相處等等,家庭便好像是一個小社會,如果父母是以勞力為生,孩子更會想到讀好書,是找到好工作,改善生活的途徑,不讀好書,不珍惜讀書的機會,將來也許要跟父母一樣以勞力為生,就算有能力讀書,家人都未必可以支持,更遑論如果讀書不成,便一定要出來社會工作,所以當時的孩子,是比較有主動性去讀書。
看著現在香港的一代,出生後都是在溫室裡長大,沒有捱過苦,沒有真正失敗過,沒有為自己想要的東西付出過,而父母又多是照顧得很周到,孩子每件事上都要插手,為他們決定,久而久之,孩子都不再去想要為自己決定了,因為父母很大機會反對,又或已做了他們的決定;孩子想要的東西,只要嚷著,父母可能已買了給他們,又不須要自己儲起錢來買,所以他們可能覺得,父母提供他們所需是應份的,所有他們要面對的問題,父母都會為他們解決。正如現在那年青人找不到工作,工作態度差,著緊和想解決問題的,還是這年青人的父母。所以問題年青人,其實錯未必全在他們身上,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父母所提供的環境使然。
之前看過本講教養孩子書,書中說有孩子功課做得很好,回到學校老師都讚賞,但是孩子得到讚賞,卻不覺得開心,原因是,功課都是母親幫手做的。孩子本應可以在付出努力之後,得到讚賞,作為鼓勵,如果做得不好,也自食其果,但是現在父母在功課上要管,要檢查,回到學校,當然是滿分之作,原本是學生的責任,久而久之便依賴了父母,孩子也懶得去擔心,反正有別人操心。所以我每當想到自己對女兒照顧太好,她將來可能不能獨立,不能自己照顅自己,這其實是害了她;而在求學方面,如果總是父母為子女改好,再回到學校交由老師改,子女便學不到要分數高,便得自己努力做好。
所以我自己教養女兒時,我會跟自己說,盡量讓女兒自己承受自己決定的結果,讓她去自己衡量如何去做決定,例如進食不專心,食得慢,食物凍了也得要吃(我不會去番熱,食凍食物不好吃?吃了會肚瀉?真的?讓她自己試試吧),如果過時,拿走食物了。去街要乘的士嗎?沒有這樣的預算,那麼要將下午茶小吃的錢用來乘的士,沒有下午茶,行嗎?風吹來要添衣,出太陽要除衫?自己要出聲了?要看電視?那得用自己看書和玩玩具的時間了。好像很不人道,又不近人情,其實可以循序漸進,最重要是方向要孩子學到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